專家分析:如何證明孩子具有模仿力
模仿力是人類的一個基本的能力,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模仿能力最強,也是這個時期培養和開發的這項能力,生活中如何證實還的模仿能力強呢,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想知道孩子是否有模仿能力,可從兩方面來看,一為從大腦腦影像所對應的區域證明,另一方面也可由孩子的行為來斷定。專家表示,從嬰兒觀察的文獻中可得知,寶寶大概在出生一、兩天后,看到媽媽時所呈現在大腦中的影像,與看到別時的大腦影像位置是不一樣的,這也顯示同寶寶很早就能區分出重要與不重要的人;若從嬰幼兒的行為來談,當媽咪抓著寶寶的手動來動去,寶主不久后也會自己跟著動來動去,此即行為上的模仿。
孩子喜歡模仿why?
覺得好玩
模仿是孩子主動選擇和你互動的過程,但當孩子模仿你的動作后,父母卻未主時給回應,孩子就只是玩一下而已;相反地,如果爸爸張開嘴巴,孩子也跟著模仿,此時爸爸若能立即給與在向的情緒回饋,對著孩子說:“啊,嘴巴張開了!”孩子就會覺得十分有趣,也才能再引發他下一個動作。
學著生存
專家說,就物種發展學與動物學家演化的觀點來看,人要生存就會學著觀察環境、學著變動,環境與人是相互影響的。當孩子還沒開始和環境互動之前,第一個所接觸到的環境就是家庭。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小時候看到爸爸常打媽媽,待孩子大了之后,就容易模仿爸爸的行為,以為暴力可以解決事情,但假若早期親子間的依附關系建立得夠好,即使日后出現不好的模仿對象,對孩子的影響也就不會那么的大。
分清自我與他人
模仿必須是面對面的,才能看清楚對方,小小孩還無法清楚分辨“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但透過模仿,可讓孩子了解到,你和我是不一樣的。早期的孩子會較以自我為中為,但到了一個階段時,自戀感就會慢慢放掉,這是因為他開始知道對方也是獨立的個體。
限制范圍模仿力plus!
模仿力與注意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尤其是對所謂的認知學習。對小小孩而言,模仿力一定是“我開始要懂這個世界,所以我會思考你教我的東西,接著我要這習跟我一樣”,這是一種開始學聰明的表現。模仿力被認為與記憶力有關,當孩子多學幾次之后就會記下來,變成比較長期的記憶。
多數父母以為模仿不是放任孩子到處摸索,實際上應是限制孩子在一個范圍內,做深入且專注的長時間模仿與思考。這里所說的限制不是管束,而是幫助孩子進到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外在干擾。很多時候父母雖然給予孩子模仿的機會,但孩子往往吸學習到淺層,看似懂很多,卻都只是表面的,真正的模仿除了學習之外,還要能發揮創造力。倘若孩子有太多事物想模仿,卻不知道要順序為何,便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因為父母應肩負起幫助孩子決定先后次序的責任,不要讓孩子到處模仿。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