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早教 媽媽應學會得法
如何才能給寶寶最好的教育呢?其實這還需要父母的“得法”,那么怎么才是最適合的“得法”呢?
現在一般說早期教育,指的是0~3歲的教育,3歲以后叫學前教育,0歲之前叫胎教。0~3歲的教育非常受重視,而且很多的關注點都放在這里,因為這個教育是今后一生教育的基礎。
在這個教育過程中有幾個核心的問題。因為在這三年當中,孩子的身心發展非常快,要上幾個臺階,就是幾個關鍵期。家長應該讓孩子把每一個關鍵期的能力掌握到手,如果過了3歲之后,還有基本能力掌握不夠的話,今后的發展就會出問題。
不追求超前從分類來講,早教內容分幾個方面,一個是身體運動的能力,一個是動手的能力,一個是語言的能力,一個是交往的能力,還有一個是要養成基本的生活習慣。這些方面,我們并不指望要超前,說2歲達到3歲,3歲達到4歲的水平,是有些超前,但我們不追求。是3歲該掌握的本領應該非常熟練地掌握到手就行了。
實際能力有差別舉例說明。3歲之前要把基本的能力掌握到手,包括很多形成的習慣。比如語言,要掌握說完整的句子,有思維能力,如果這時候沒掌握好,就會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你的寶寶天生是超常的孩子,非常優秀的孩子,你別耽誤他,要保證他有很好的發展。
發展盡量全面一般來講,不要刻意追求他把能力很好地掌握到手。3歲之內的發展實際上是和大腦結構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發展要全面均衡。從出生時的370克腦重,到3歲時的1200克,這期間長了800多克,就可知這3歲是非常重要的,腦子的發育在這時候基本完成,這時候的發展是做什么活動,腦子就往哪個方向發展,都是功能和結構的相互關系。這時候發展要全面,才能為以后學知識打下全面的基礎。
早教的根本在于過渡孩子在三年當中要學會和人交往、生存的方式,包括生存能力,即要教給他各種和周圍環境發生聯系的方法,并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社會行為的原則。孩子從生物人向社會人過渡要經過三年,就要走向社會了,要上幼兒園了,要遵循秩序了,這都是過渡。所以這是早期教育的根本。
評價早教看后期怎樣評價早期教育好不好?換個角度來說,如果一個個問題解決了,其后就有本能發展的沖動,他很愛學習,他的生活很有規律,這樣就成功了。如果到后期的話,還有很多的問題,他不好好吃飯,出門膽小,不愛看書,別人對他有要求的話,他就反著來,所以這就需要解決了。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