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扼殺寶寶未來的十宗罪
天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的不得法或者是溺愛,反而會使孩子天生純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傷害,影響孩子的一生。特別是大人自己的行為,在寶寶眼里都是學習和效仿的榜樣,以下10種家庭教育和家庭氣氛,是最不適宜寶寶成長的環境。下面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這十種家長態度對寶寶的影響吧!
第一宗罪:父母專制
在傳統的中國式家庭里,父母說一不二,強行決定孩子應該怎么樣,不能怎么樣。現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說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父母有沒有征求過孩子的意見?當家庭內部出現爭執的時候,無論有沒有道理,父母總是習慣于用簡單粗暴的辦法,以“都是為了你好”的名義來代替孩子做出決定。而這種行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腦子里的民主意識,而讓他覺得強權就能戰勝一切。
第二宗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當你為如何撫養年邁的父母而與你的兄弟撕破臉皮,為分父母的那點遺產與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有一雙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著你的表演?
當你看到小偷在撬鄰居家的門,而你拉著兒子匆忙離去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兒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頭?當女兒告訴你小區花園的水龍頭壞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給物業打電話,還是告訴她別多管閑事?你假裝沒有看見公共汽車上站不穩的老人,當孩子想起身讓座的時候,你卻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這些表現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個行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愛心,而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自私的種子。
第三宗罪:“善意的”謊言
孩子一旦明白說謊就可以不挨揍、不挨罵,或者可以讓皮肉之痛遲一些來臨的時候,他就可能慢慢變成說謊專家。小孩子說謊都是被逼出來的。如果我們說實話可以得到實惠,那誰還愿意冒險去說謊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個困惑——為什么大人可以說謊,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說明他已經發覺了大人是經常說謊的。我們給孩子的解釋往往在辯解說我們的謊言是“善意”的。但對孩子來講,善意的也好,惡意的也罷,那都是謊言!
第四宗罪:杜絕冒險
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會他怎樣在水中保護自己,而是簡單地拒絕——理由當然是危險。孩子要登高也不被允許,當然也是由于安全的原因。
孩子都十多歲了,還不敢一個人到門口去買東西,因為大街上是危險的。不會自己削蘋果,因為刀子是危險的。二十歲的孩子還不會開火做飯,因為煤氣是危險的。
是啊!現在的社會有些亂,出門有危險,在家也不安全。但就這樣一直抱著,他們又如何能長大呢?一點點危險都不能經歷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險處處存在,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教會孩子識別危險,處理危機。
第五宗罪:不遵守法規功德
孩子自己過馬路很少會去闖紅燈。孩子騎車也會規規矩矩地在自行車道里行駛。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背“紅燈停,綠燈行”的口訣。可是當他們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時候,總是被大人拉扯著不走人行橫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橋,而是翻欄桿、橫穿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趕時間。殊不知這一刀讓孩子體會到:規則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規則的嚴肅性。很多人開車時帶著孩子,腦子里沒有交通規則,眼睛里沒有交通標志,在街上橫沖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才收斂一些。這就教會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規的執行者看不見的情況下,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踐踏法規。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