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小學生活 孩子要學會的七個規矩
新的學期就要開始了,很多小朋友們要告別幼兒園的生活,迎接他們的是小學的生活,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這讓很多的孩子們感到有點不適應,那么如何才恩能夠讓小寶寶們更好的融進小學校園這個大集體呢?以下7個規矩父母要教給小孩子。
舉止文明。文明的舉止是對每個人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不隨地吐痰和便溺,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遵守交通規則、自覺排隊、不為個人方便妨礙公共利益等。為孩子設立這一系列的規則,父母首先要時時檢視自己的行為。
份內的事必須做。大人要工作,小孩要上學,這既是大家的義務,也是分內之事。所以,不能不想上學就不去,不高興就不參加集體活動,報了自己喜歡的興趣班也不可以隨意打退堂鼓。當孩子出現情緒波動和退卻心理,父母應耐心找出原因,幫他們克服。
遵守時間。合理的生活安排、規律的作息可以增強孩子的秩序感,樹立時間觀念,提高做事效率。但讓孩子學會守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父母以身作則的同時,可以嘗試把主動權交到孩子手里:“請你10分鐘后關掉電視”、“再睡20分鐘就得起床了”。
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從小讓孩子學著做事,7歲前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經不錯了,比如自己穿衣洗漱、鋪床疊被、收拾物品、制定簡單的行動計劃并執行。在孩子學會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付出更多的時間指導并處理孩子暫時做不好造成的麻煩。
尊重別人,不能任性。祖父母、父母、老師、同學,都是和孩子同樣重要的個體,應該教育孩子在家尊敬長輩,不因長輩不滿足自己的要求發火;在學校尊重老師、小朋友,不因利益沖突罵人、打人,做錯事要向他人道歉。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幫孩子建立物權意識,區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對于公共物品,從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后來者必須等待;要征求所有者同意,才可以動別人的東西,想要玩別人的玩具,自己先要學會分享。
學會等待。從幼兒階段,就應該讓孩子學習等待,逐步培養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堅毅能力。比如吃完飯才可以看電視、周末才可以去游樂園。剛開始時可先等1分鐘,然后再增加到3分鐘、5分鐘……父母用數數、語言描述(太陽再升起3次,就可以去游樂園了)等方式將等待時間形象化,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
小學學習生活與幼兒園不同,如何讓幼升小的孩子更好的適應校園生活,以上七個規矩家長朋友一定要教給孩子。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吹竭@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