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受挫教育如何開展
現代的孩子生活的很順利,如果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就難以忍受,甚至會采取一些極端的處理方式,所以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挫折教育”的開展,這樣可以提升寶寶日后的受挫能力,那么如何實行受挫教育呢?
0~1歲無須挫折教育
兒童的行為多是無意識的,成人的悉心照顧會使他們獲得一種安全感,從而使它能夠以成人為“安全基地”進行各種對外部世界的探索,這種探索還無所謂成功和失敗,所以不會使兒童產生挫折感,也就無須進行挫折教育了。
1~3歲遇到困難才鼓勵
這一階段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期,因為出現了許多對人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事件:語言形成、思維萌芽、自我意識的萌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兒童“自我意識的萌芽”,因為一但兒童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就開始“鬧獨立”,在行動上什么都要“自己來”!而對成人的話很少聽從。
家長們對此常傷腦筋。 這個時候,您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遇到困難,然后再進行鼓勵。比如,這個階段孩子的動作能力剛剛發展,尤其是在初期,走路還不夠穩,卻常要去走一些不平的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摔倒之后就放聲大哭,這時您不要去扶她,而應鼓勵她“自己站起來”。
3~6歲寓教于游戲
兒童之所以喜歡游戲是因為在游戲中兒童可以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少了成人的很多約束。而對于成人來說,游戲也正可以作為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的絕好工具。為什么這么說呢?是因為兒童常會把在平時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在游戲中加以發泄,和孩子一起游戲,您常可以找到平時找不到的癥結所在,這時您就可以用“角色語言”鼓勵她,您會發現這比在平時的勸解更加有效。比如有一個內向的孩子,平時無論干什么都顯得很沒信心,別人鼓勵她卻常常是無功而返。她的父母費了很大力氣也找不出原因。在一次游戲中,她的媽媽以一個她喜愛的小動物的“角色”和她對話,才發現原來以前有小朋友說她笨。以后,這位媽媽就注意讓孩子做一些她勝任的事情,慢慢培養起了這個孩子的自信心。這里有一點提醒您一定要注意:前一階段的鼓勵收效不大,濫用沒有實際內容的鼓勵反而會事倍功半。
在孩子嬰兒期對其進行目的是鍛煉其承受挫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預防將來長大之后面對挫折會頹廢,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益的。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