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消極做法及錯誤行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份老師,所以作為父母的你,一定要掌握一些教育寶寶的方法,同時需要千萬不要陷入家庭教育的消極方法和錯誤行為的誤區中。
家庭教育的消極方法
嘮叨:很多孩子說,一聽爸爸媽媽嘮叨就煩。這是為什么呢?試想一下,誰都不喜歡身邊成天都有一個人嘮嘮叨叨的,孩子自然煩了。所以,嘮叨的教育方式要不得。 數落:嘮叨的同時就是數落。孩子在家里總是不停地被數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業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數落比嘮叨更惡性了一點,因為數落常常帶有譴責性質。這樣極易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把孩子積極性的火苗撲滅了。
訓斥:許多家長動不動就訓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對。訓斥又比批評升級了一些。適當的批評是可以的,但訓斥容易讓孩子反感。
打罵:雖然現在打罵孩子的家長少了,但還是有不少家長相信“棍棒底下出好人”。這樣的方式早已為人所詬病,一定不要嘗試這樣的教育方式。
規定:規定孩子考試的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名次要進入前幾名,上哪個重點中學,考哪所名牌大學。這也是傷害孩子的家教方式。一個積極上進的孩子會為自己制定目標的,家長將脫離孩子實際的高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會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負擔,尤其是考試前情緒會非常緊張。如果考試前不對孩子施加壓力,告訴孩子只要考出真實的成績就行,結果孩子可能考得更好,會好很多。面對好成績孩子自己倒可能還不滿意,覺得某幾處丟分太多,愿意繼續努力。
同時,以下這些錯誤行為在家庭教育中是不可有的。
家庭教育的錯誤行為
營養過度:攝入過多的超出身體需要的營養不但是浪費,而且對身體還會有害。蛋白質和脂肪過多,除會影響消化功能外,還可造成肥胖癥,影響身心健康。
過分親昵: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十分必要,但也要根據年齡特點。對較大的孩子過分親呢,常常會影響性別角色的形成。常見的“戀母情結”往往就是由于這個原因。
過分關懷:對兒童的照顧應隨兒童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過多的替代就是對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剝奪,促使孩子向退縮心理發展。
過度教育:超出孩子能力范圍、過多的學習內容占據了孩子休息游戲的時間,搞得孩子疲憊不堪,反而什么也學不好。
期望值過高:適當的期望值可以成為孩子進步的動力,促進成才。但如不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智力水平,盲目地期望過高,孩子雖經努力還是達不到要求,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這種期望就會變成失望。
爸爸媽媽只要避開以上錯誤行為就能更好的實施家庭教育了。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