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寶寶 媽媽最為重要
很多媽媽,由于家庭的壓力比較大,所以在生下孩子后就把孩子交給爺爺奶那,自己打工掙錢撫養孩子。專家提醒說,這樣對于寶寶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媽媽的教育對于寶寶來說才是最為重要的!
別以為初生的嬰兒不會看,不懂聽,無法與之進行情感交流。其實,嬰兒出生后不久便具有“對話”能力,但如果不及時發展這種能力,它就會逐漸弱化甚至喪失。
美國心理學家對幼猴進行試驗,他把出生不久的幼猴放在有兩個假母猴的環境里,一個是鋼絲做的,手里拿著奶瓶,叫“鋼絲媽媽”;另一個是用毛皮和棉花做的,可以給幼猴溫暖,稱“絨布媽媽”。幼猴平時總喜歡依偎在柔軟、溫暖的“絨布媽媽”懷里,只有肚子餓的時候才去找冰冷的“鋼絲媽媽”。長期無法與“真”媽媽對話的幼猴長大以后,性格孤僻、呆板,適應能力極差,甚至生產后不會照顧自己的后代。
因此,要讓今天的嬰兒不再沉默,讓明天的孩子聰明健康,早期的母嬰交流就顯得格外重要,千萬不可圖一時之輕松而疏忽。專家認為,有益于嬰兒發育的母嬰交流方式主要有:
嗅覺交流:嬰兒的嗅覺相當敏感。把浸有母乳的布片靠近嬰兒鼻端,嬰兒可很快止哭,并做出尋乳姿勢。因此,母親應多抱抱嬰兒,頭幾個月盡量和他睡在一起,讓孩子熟悉母親的體味。
聽覺交流:嬰兒出生一周后,就對聲音有強烈的需求,而且還能分辨出人聲。所以,別小看母嬰之間毫無意義的“對話”,這種交流可使大腦正處于急劇發育中的嬰兒很快牙牙學語,并豐富其情感體驗。
視覺交流:嬰兒出生一個月,可見距離一般不超過40厘米,幾乎只能見到眼睛正前方,但對人臉卻具有天生的識別能力。母親在哺乳時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嬰兒常常邊吃奶邊用眼睛直視自己,這是嬰兒情感發育過程中的視覺需要。所以母親應經常對嬰兒微笑,與嬰兒對視,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觸覺交流:母嬰之間的觸覺交流,最直接體現為母親授乳。授乳不單能為嬰兒提供生長發育的營養,更為其最初觸覺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嬰兒最敏感的部位是口角、唇邊和臉蛋,依偎在媽媽溫暖的乳房邊,能在大腦中產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對其智力發育可起到催化作用。此外,母親經常撫摸、擁抱嬰兒所產生的肌膚接觸,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