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你應對孩子的各種不聽話行為
本以為孩子長大一些可以輕松點了,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的主意也越來越大,經常淘氣,橫行霸道,根本就不聽話,這讓很多家長都非常的撓頭困惑,那么我們做家長的該如何對付這些難產的小寶寶們呢?來聽聽專家給你帶來的意見。
場景一:淘氣
行為1:化妝品刷墻
3歲的兒子太淘氣了,一眼沒看牢,他就把我的化妝品、牙膏擠到墻上“刷墻”,把摩絲噴滿房間,說是“下大雪”。
專家解密:慶幸!你有一個充滿創意并敢於嘗試的兒子。千萬不要罵他,如果你“制止”成功,你可能扼殺了一個“愛因斯坦”!
小編支招:孩子的行為提示:他對探索自然感興趣。請和他一起把廚房變成實驗室,帶他做油鹽醬醋糖“攪和”的實驗。或為他提供各種顏料,讓他混合,觀察變化,并提供豐富的科普讀物。最好,從此你對科普也發生濃厚的興趣。
行為2:用蟲嚇姐姐
兒子知道小表姐特別怕蟲,他就會抓支螞蚱甚至蟑螂放到姐姐頭上,弄得姐姐尖聲哭叫。
專家解密:這是兒童的惡作劇,也是兒童的幽默。他要的就是“姐姐尖聲哭叫”的效果。須知,幽默是智慧,幽默是樂觀,不可粗暴扼殺。
小編支招:常帶孩子看幽默漫畫,講幽默故事,同時關照孩子使人生氣、害怕的行為“不可以”。平時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也可運用幽默的技巧。如孩子想去游泳不得而大哭,父母說“有個人哭呀哭,哭出兩缸眼淚水,結果就在淚水里游泳了”,孩子會覺得很滑稽而破涕為笑。
行為3:故意做壞事,還做鬼臉
吃飯前讓4歲的女兒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卻故意將筷子丟到地上,我指責她,她還自得其樂地向我做鬼臉。
專家解密:有兩種可能,一是不愿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別是有客人時,孩子有時會感到被忽視,而故意“不聽話”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罵。做鬼臉,很可能是有次她偶爾做了,獲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氣為樂,不再處罰她。
小編支招:對她的鬼臉不予理睬,平靜堅決地要求地把筷子撿起來。若孩子堅決不撿,也不要堅持,自己處理好,飯桌上權當沒發生這一幕。因為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產生內疚感。事后溝通,讓她知道,生氣時可以扔靠墊(不會摔壞)想要大家注意,可以用語言表達,如“我覺得沒人理睬我!”平時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