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該如何教育和懲罰孩子
每個孩子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但是他們也是在犯錯誤中成長起來的。如果家長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不去犯錯誤,那么孩子犯同樣的錯誤的概率就會減少很多。如何教育犯錯的孩子也是大人們關心的問題,今天小編就來告訴爸爸媽媽們在懲罰孩子犯錯時的四個要點。
1.犯錯≠懲罰
孩子犯錯要給與懲罰嗎?這個要視情況而定。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孩子主觀意識上犯的錯誤,如果是他在不了解原因或是在無意之中犯下的錯誤,家長需要跟孩子好好談一談,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下次不能這樣做。如果孩子是在主觀意識上故意為之,那么這樣子的錯誤就是有預謀有動機的錯誤,需要適量懲罰。父母的目的不是懲罰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改善錯誤,并為之記住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
2.懲罰要視情況而定
并非每一個細微的小錯誤,孩子都要接受大懲罰。父母是為了孩子好,才懲罰孩子,而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有這樣思想的父母一定沒有搞清教育的真實意義和目的。如果孩子只是打壞了一個花瓶,并且是不小心打壞的,父母就懲罰他站一個小時,那孩子心里應該有多大的怨氣啊!父親不分原因的懲罰是錯誤的,大人比孩子犯的錯更大。如果孩子有意把家門前的井蓋推開,結果導致鄰居家的小朋友摔傷了,像這樣的錯誤,孩子有意識故意而為之,父母就要好好懲罰一下。
3.懲罰不能中途而止
孩子犯了錯誤之后,父母嚴厲地懲罰他說:“今晚你必須把廚房的衛生搞干凈了才可以回房間睡覺!”可是當時鐘指到9:00時,母親就心痛地說:“太晚了你去睡吧!”這樣的懲罰就沒有什么效果,孩子會察言觀色,知道即便是犯了錯,懲罰也并不會真的執行或是執行到底。孩子犯錯,對他提出了懲罰就要一罰到底,不能中途退出,要讓他明白,犯錯就要接受懲罰,下次他就會記住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4.罰了又賞并不合適
先打孩子一頓,又給一顆糖。很多父母都做這樣的糊涂事。孩子錯了,接受懲罰,但懲罰并不是體罰,體罰完后又獎賞孩子就更不對了。孩子雖小,但也有思維有想法,他們會打心眼叛逆,覺得父母把他們當成玩具,不尊重他們。孩子犯錯了,懲罰是正常現象,目的在于告訴孩子那樣做錯了,知錯能改,犯錯懲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犯錯,家長要馬上教育和處理,不要等到事情過去了再罰孩子。最重要的一點是重視平時的教育,而不是等到孩子犯錯之后再去懲罰他。
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如果教育方法對了,孩子也會讓你更加省心。如果用錯了方法就會給孩子錯誤的認知,然后把孩子領向了另外一條路,還可能會導致孩子存在心理上的問題。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是孩子犯錯的時候,用對了方法既會讓孩子長記性,又會讓他們明白一些道理。只要掌握了以上四個要點,在孩子犯錯時就能正確的教育了。
好文推薦: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