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薪家庭怎樣教育孩子?
雙新家庭父母雙方都有工作,生活節奏異常緊張,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的這段時間正好是一個真空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究竟由誰來帶?怎樣帶?是一個非常棘手而又非常重要的問題。究竟是讓長輩帶,還是由保姆帶?還是送幼托班?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話題。
一、長輩帶孩子——溝通更重要
小應和丈夫白天都要上班,所以就讓孩子輪流在雙方父母家住,雙休日的時候才接回來。本來覺得這是件挺正常的事情,畢竟現在這么做的年輕父母不在少數。可是孩子漸漸大了,問題也漸漸的出現了。小應和老公發現,孩子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差,總是任著性子鬧,提出的要求要是不給滿足就大哭大鬧。而老人家總是心疼孩子,一遇到這種情況就趕忙把孩子摟在懷里心肝、寶貝的叫。最后折騰一番,總是孩子要啥就給啥。小應覺得這樣下去不行,可是老人家說不聽,說多了還不開心。
專家分析:老人家溺愛孩子的情況不在少數,可是這種溺愛往往會害了孩子,最后孩子的問題還可能上升為兩代人的家庭矛盾。現在讓老人幫忙帶孩子的 情況不在少數,如果父母對老人的教育觀念不贊同的話,可以嘗試私下和自己父母溝通,愛人的父母由愛人負責溝通,這樣可以避免矛盾的擴大化。
二、幼托班托兒——并非越早越好
Ivy為了避免和父母公婆的矛盾,決定將寶寶交給幼托班。白天送去幼托班,晚上自己親自帶。可是才去了幾天,Ivy就發現寶寶有不妥。寶寶對于幼托班表現出強烈的恐懼,抵觸的情緒特別大。有兩次,Ivy發現寶寶的身上有淤青,本來沒多注意,后來聽同班的家長說起才覺得有問題。問了寶寶很多次,才 知道原來是看管的阿姨掐的,原因是寶寶不會自己上廁所。這下子Ivy哪里還敢把孩子交給外人,連忙領了回來,還是只能拜托父母……
專家分析:在孩子還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前,交給外人帶就必然存在風險。對于幼托機構,在決定送孩子去之前,應該做一番詳細的考察。包括該機構的口碑,環境,老師和看管人員的素質。如果沒有辦法確定,可以在早上去該機構門口問一些送孩子的家長,他們是最有發言權的人哦。
三、新潮早教+傳統——問題迎刃解
Jason在誰帶孩子這方面也同樣無奈的選擇了父母,但是為了彌補沒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Jason和妻子每個周末都帶孩子去上早教課,參與 親子活動之外,細心的老師會及時發現寶寶的各種問題,并提供妥善的解決方案。有時候,他也鼓勵孩子的爺爺奶奶帶孩子去早教中心玩,并叮囑老人家注意老師是怎么教育孩子的。這樣,孩子能得到老人的妥善照顧之外,也有了安全的活動場所,更沒錯過和父母的親近時間,老人家還在早教中心學到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 并且看到了效果后也自然而然的更新了幾十年的觀念。
雙薪家庭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大家必須要面臨的問題,無論采取哪種方式來帶孩子,有一點是非常關鍵的,那就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無論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保姆還是托兒所的老師都不能完全代替爸爸媽媽的作用,這就要求爸爸媽媽下班以后,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多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培養好親子之間的關系。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