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寶寶的正確教育方法有四個
每個寶寶的性格都不同,有乖寶寶還有有淘氣調皮的寶寶,乖寶寶相對的讓家長們感覺到放心,如果你家中的寶貝是淘氣寶寶,大家知道如何做才能制服這個小淘氣嗎?為此育兒專家給這類孩子的家長支招,現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給寶寶營造快樂的氛圍
寶寶14個月-16個月之間就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寶寶自我意識表現出來的行為活脫脫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讓爸爸媽媽很苦惱。比如,當寶寶能說“不”的時候,就很喜歡一直說“不”表達自己的意愿,感受自我力量。家長不必認為寶寶這是有抵觸心理,他們口中的“不”和大人的“不”性質是不一樣的,寶寶是在享受自己說話產生的影響,比如讓媽媽生氣。家長不要一味制止寶寶,有時候跟著寶寶改變下自己的語氣,效果就不一樣了。少在孩子面前展現消極的情緒,少用否定詞,寶寶反而能更聽爸爸媽媽的建議。
二、鼓勵寶寶說出想法
當寶寶想要桌子上的餅干,媽媽不清楚,以為是要杯子喝水,就遞給寶寶杯子。寶寶的心意沒有被理解,馬上就哭起來,讓家長認為寶寶脾氣壞,一會要一會兒不要。寶寶哭得越憤怒,越來越煩躁,也越來越不好被理解。
面對上述情況,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盡量讓寶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的問寶寶“想要什么,好好說”,鼓勵寶寶把名稱簡單的說出來,寶寶如果不會說,家長也不必著急的指責,這樣只會讓寶寶更不愿配合大人。在和小朋友交往時,媽媽也要鼓勵寶寶用語言表達,形成一個習慣,當寶寶有要求、有想法的時候就不會純粹的大哭了,沖突也變少了。
三、教寶寶簡單的手語
寶寶一歲多的語言發(fā)展還不是很好,沒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常常會遇到溝通上的挫折,讓寶寶很煩惱,一直哭鬧。這時候爸爸媽媽不妨教寶寶一些嬰兒手語,當寶寶需要什么就用手語清楚的表達,減少因溝通不良帶來的挫折感,寶寶明顯就快樂多了,然后大人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對寶寶越有耐心。
四、選擇適合寶寶的游戲
玩玩具時,沒法玩出自己心中想大那樣,寶寶就生氣的把玩具扔了,這是受挫的表現,爸爸媽媽還容易把孩子當做沒耐心或脾氣差的表現。其實,寶寶有了自我意識,但是能力還跟不上自己的想法,常常會有挫折感,忍不住發(fā)脾氣。家長在理解寶寶的同時應該為寶寶選擇難度適當的游戲。
比如給寶寶買適齡的玩具,1歲多的孩子可以玩普通積木,那些對精細動作要求較高的玩具只能在寶寶長大一點再接觸。然后和寶寶一起玩時要仔細觀察,在寶寶遇到困哪時及時引導幫忙,減少寶寶的挫折感,讓寶寶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再遇到類似情景時,寶寶可能就會想到請爸爸媽媽幫忙,而不是丟東西、哭鬧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們糾正不良的習慣,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起良好的性格和個性。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fā)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fā)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fā)育當中,動作發(fā)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