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不停地反省
子女的教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并不是當孩子降生以后父母就自然成為合格的教育者,司機需要駕照,醫生需要行醫資格證,同樣父母也需要經過培訓,需要學習,需要不斷地反省不斷地總結。育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請問,你每天沖著孩子叫喚,你換來了什么?當你看到他寫不好,寫不對,你沖著他吼,他寫好了嗎?寫對了嗎?
請問,你看到他不學習,整天想著玩,你生氣,孩子他有什么感覺呢?他會覺得是你是為他著想嗎?
請問,是我們把孩子的問題看得太重,還是孩子真的有問題呢?
回答:我每次沖著孩子吼完了,我出了覺得生氣以外,似乎什么問題都不解決,孩子的反應慢慢皮了,他似乎不怕,甚至會覺得不屑了,而且我說完了他不但沒有改進,反而會更加激發他和我對著干的感覺。而且對他效果真的不好。
回答:孩子永遠不會體諒大人著急的心情,因為他們是孩子,就像當初我們總是嫌我們的父母羅嗦一樣,只有我們當了父母才能體會到著急,為孩子著想的心情。所以他是孩子,我們不要要求他可以理解我們的一片苦心。我們只要做好我們該做的就好了。
回答:一定是我們把孩子的問題看得太重了,比如他現在不會寫的字,也許不久他就會寫了,就認識了,因為看的多了勢必他會認識,寫的多了他也就不會寫錯了,我們著急一時,其實就是把孩子的問題放大了。
其實,我現在想想,當我看我兒子的時候,他還是有太多值得我去稱贊和夸獎的地方的,他還是有很多優點和做的事情值得我去驕傲的,所以,當我反思,我其實最大的問題和陷入的怪圈就是問題不在孩子,在于我,在于我在乎什么。
孩子不會,學的暫時不好,我著急,其實本質著急的是我的面子,而讓我失去對孩子問題的理性分析,比如一拿到考卷,看到分數,分數稍微高點,我會心情舒暢的和他談論錯誤,但是分數低了,我就失去理智的去質問他,其實這個是不對的,其實都是有錯誤,但是為啥我的態度居然是兩種狀態呢?所以我反思就是我還是守著固有的傳統的面子,分數論。問題還是我,我兒子曾經說,如果我分數高點,你就高興的和我一起分析,但是分數不高,你就馬上不太對勁,你雖然說不看重分數,但是我還是明顯可以感覺到不同的,其實他說的很對,就是這樣,所以必須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我!
老師說過,其實錯誤才是孩子最大的財富,我們只有欣然接受錯誤,喜歡上錯誤,我們才能改正錯誤,其實所有的教育專家都在教育理念中很好的詮釋了,鼓勵和正確看待孩子問題的觀念,盧勤老師說,如果孩子遇到問題,我們要學會用太好了這樣的心態去面對,鄭委老師說,錯誤積累才是學習進步的動力,錯誤是寶貝,而我們恰恰是不能接受孩子的錯誤和不足,才失去了方法,所以才會糾結和郁悶,所以,如果我們想改變,就要用太好了的心態去迎接孩子的問題,然后我們把錯誤當成寶貝一樣去一一分析,一一化解。所以當我捫心自問,我的做法和態度都不可取的時候,就要改變,用太好了的心態去接受兒子,改變自己,從而用智慧改變現狀。
孩子犯錯是正常的,犯錯改正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自我修復的過程。同時孩子犯錯映射出來的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庭的問題,換句話講是家長的問題。做父母的在孩子培養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自己。這樣才會讓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