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一個能和4歲寶寶交流的家長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在一天天的逐漸形成,他們對世界的探索也在一步步的深入,對事物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有時候就可能會出現不聽話,任性,自我為中心的情況,尤其是寶寶到了四歲左右,雖然已經有了一些自控力,但是這種力量還十分的薄弱,處在低級階段,時不時地就會表現出對父母的抵觸,耍賴,不聽話的情況,這時候的父母要怎么做呢?
4歲的苗苗從幼兒園回到家后就一直在看動畫片。到吃飯時間了,媽媽叫她,結果她一動不動,媽媽提高嗓門又說了一遍,苗苗依然沒動靜。此時的媽媽又想用“戴高帽子的方式”讓苗苗自己關掉電視,可苗苗“不接招”,說:“我不餓,我要看完這集,你別管我!”于是媽媽“啪”地把電視關掉,說:“我叫你吃飯,你就像沒長耳朵一樣,跟你講道理也不管用,沒見過你這么不聽話的孩子!”苗苗感到十分委屈,放聲大哭。
請你深呼吸:
4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控力,但還只是處于低級階段;面對喜歡的事物,很少有孩子能控制住自己的行為。苗苗沉浸在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中,當然會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那么善于批評孩子的父母會怎么做呢?那就是強制執行和事后講道理。
試試這么做:
在提示無效后,建議用強硬執行的方式結束沖突。看著孩子的眼睛平靜地說(不是用吼叫的方式):“我需要你馬上關掉電視,洗手吃飯。不然,你未來三天都不可以再看電視了。”當然,前提是你真的能說到做到。若是不喜歡這種強硬的姿態,也可以選擇和孩子商量,例如:“你再看10分鐘電視,關掉電視洗手吃飯,吃完飯后再繼續看。”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所以當你預感自己要發火時,不妨轉過身冷靜5分鐘。也許等你再回過頭來時,孩子已經明白自己的錯誤啦!其實,即便是小嬰兒也知道哪些行為是許可的,而哪些又是被禁止的,要相信孩子。
在強制執行之后,還要和孩子講講道理,不過需選擇時機。當孩子的情緒還停留在看電視這個節點上時,跟他大談保護視力、動靜結合、按時吃飯等道理,無疑對牛彈琴。不妨選擇晚上陪伴孩子睡覺的溫馨時光,跟他說說之前的事,兩個人一起商量一下解決的辦法。當然不要忘記告訴孩子,雖然媽媽批評了他,但他還是媽媽最愛的寶貝!
四歲的寶寶應經知道了一些事情的對與錯,只是由于一些任性或者逆反心理,明明知道不對,也撒癡撒嬌的和父母胡纏。這時候的父母一定要堅持好原則,要有底線,動之以理,曉之以情。適時地制止寶寶的不良行為,讓寶寶意識到再怎么抗爭也是徒勞的。給寶寶心理定好底線,在以后的生活里寶寶就會有分寸。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