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公共場合和6歲孩子交流
孩子一天天長大,如同雨后茁壯成長的小樹。爸爸媽媽滿心欣喜的同時,也要盡早的去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和成長規律。按照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去進行引導和教育。做到科學的和孩子溝通交流,不能想當然的自以為是,否則時間長了就會和孩子產生隔閡,形成代溝,極不利于兩代人的感情交流,而面對一個6歲的孩子,怎樣應對這個孩子的自尊心蓬勃發展的階段呢?
6歲的強強,爸爸利用假期給他報了一個游泳班。第一次游泳課上,強強有點害怕,結果最后一個下水。下了課,爸爸立刻跑過去,當著小朋友的面說:“你看你,人家一節課下來,姿勢都學得差不多了,你連下水都不敢,膽子怎么那么小?”強強很不服氣地說:“人家有的都學過了,我是第一次。”爸爸有點生氣了:“那也有第一次來的,人家都會了,怎么只有你笨手笨腳的,還是教練把你拖下水的……”強強嘟著嘴走開了,爸爸的火一下子就起來了,“這么大點的孩子居然都不聽話了,你這是什么態度?”
請你深呼吸:
6~7歲的孩子正處于自尊心發展的高峰期,而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談論孩子的錯誤或失敗,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自尊心。當著小朋友、老師的面批評孩子,已是親子溝通中的大忌。
孩子畏縮,沒有積極主動地參與集體活動;孩子膽怯,不能大方地表現自己;孩子內向,受了欺負也不敢吭聲,類似這樣的問題還可以羅列很多,也許家長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值過高?每個孩子的長處和發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不必強求孩子處處都表現得優秀,這會讓孩子有強烈的挫敗感。
試試這么做:
用鼓勵的語言而不是消極的指責來讓孩子逐步提高。對于強強,爸爸可以說:“你今天第一次來,能帶著板子游已經很棒了,要是再勇敢一點會更好!只有不怕水才能游得好,我希望下次你能做到自己下水!”作為強強聽到爸爸這么說,是不是會更舒服呢?所以,每當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家長不妨先肯定一下孩子的長處,將原本批評的話語用鼓勵的方式說出來,相信孩子更容易接受。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他們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心理感受,有自己的是非判斷。家長們再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到孩子們的身上。要時刻設身處地的去判斷,去感受孩子們的內心情感,感情需求,做到對孩子們的身心感受了如指掌。力爭做孩子們的好父母,好朋友。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