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對寶寶說“不可以”?
當寶寶提出不恰當的要求時,有很多的爸爸媽媽會直接跟寶寶說這樣做是不對的,有些甚至會大聲呵斥,但是這樣生硬的拒絕很容易會破壞親子關系,而且帶威脅式的語言甚至會造成寶寶的心理陰影。那么究竟爸爸媽媽該如何對寶寶說“不可以”呢?
家長在拒絕孩子時,最容易犯的錯誤!說“錯誤”其實有些嚴重,說“不當”可能更準確些,因為有比這“不當”更恰當的拒絕方式,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接受規則,進而形成自律行為。
第一個錯誤:家長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對孩子吆五喝六。
家長過足了當領導的癮,把在外面受的氣全部撒給孩子,家長的心理垃圾轉移給了孩子。這是滿足了家長,倒霉了孩子。遇到寧死不屈的,雙方勢必劍拔弩張,親子關系惡化。長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長的溫暖,孩子的心漸漸遠去,再也不回頭。
真到那時,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個性溫和的,雖然表面順從,心理也會受傷,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一旦脫離家長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做什么,只會等著別人下命令,只能當可憐應聲蟲;另一部分孩子則如脫韁野馬,行為失控。比如小甜甜。當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內心強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當年逼迫孩子學琴,說不彈琴就去死。朗朗沒去死,反而當上了年輕的鋼琴家。可惜這幾十億人口,就一個朗朗。
第二個錯誤: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
家長都不動就說,“你再怎么怎么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對小小的三四歲以內的孩子,這簡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挾人質。這么大的孩子,爸爸媽媽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對他們來說意味著無法生存,那會帶來怎樣的心理恐懼。
所以,家長這樣說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進行勒索。而對于大一些的孩子,這句話又顯得超級孩子氣,也許第一次管用,多用幾次,孩子就知道其實你是在虛張聲勢呢。孩子知道你在說謊,你又給孩子做了個什么榜樣?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聽話,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為這個行為是錯的,而是因為這么做就要受到拋棄。被恐懼控制了的孩子,哪還記得規則的本來面目啊,更別提自律啦!爸爸媽媽在跟前威脅,我就不做。爸爸媽媽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誤。難道家長還能365天,24小時貼身盯嗎?
第三個錯誤:規則飄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長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長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這樣對孩子其實很不公平。孩子時刻看家長的臉色,揣摩家長的心思,哪還有精力去發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變相鼓勵孩子變成“滾地雷”。撒潑打滾就能對付家長,于是家長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還能執行規則啊。
其實跟孩子說“不可以”真的不難,只要我們能放下身段,理解并尊重孩子,用愛心和耐心去聆聽孩子的心聲,那么在一個平等的關系里家庭關系就更加和諧了。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