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交朋友
普遍說在交往上,兩三歲年齡的孩子在游戲中還屬于伙伴平行游戲階段。平行游戲就是在一起玩,扎堆玩,各玩各的,這叫平行。但他又不是獨立玩,他喜歡有伴。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在幼兒園學會交朋友。
到孩子四歲時出現了交往的欲望,你的給我,我的給你,一起玩,這是合作游戲的開始。五歲時,小朋友愿意合作,喜歡合作,找朋友商量分工,這才是真正在一起玩。應該說孩子從四歲開始才真正會與同伴交往。
三歲只是有交往的需求和愿望,但是這種需求和愿望并不是很強烈。所以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不愛跟孩子玩,就是粘大人”。三歲的孩子肯定選擇最親密的照料者。他對小朋友有興趣嗎?有興趣,他也喜歡湊熱鬧,跟小朋友在一起玩,偶爾發生玩具的傳遞。他跟游戲伙伴的快樂經驗通常是通過成人幫他締結的,比如說“皮皮喜歡你,你把你的娃娃給皮皮抱抱”,他就把娃娃給皮皮了。好玩的東西大家都愛玩,大家一起玩,這是成人引導孩子如何交往。有的孩子看到別人有好東西伸手就拿,另外一個小朋友很直接的反應肯定是防御,肯定把它摟住或者尖叫起來,哭起來。這種情況下一定要理解孩子,特別是伸手要別人東西的孩子家長,應該對孩子說,“你喜歡,那怎么跟皮皮說,皮皮你能借我玩一下嗎?你能讓我看看嗎?”這就是交往的技巧、策略和語言,是需要成人幫助孩子建立的。家長應該觀察寶寶跟別人玩的時候的很多細節,然后給他很多具體的語言上、行為上的指導幫助。這樣就能夠幫助孩子很好地與同齡小伙伴產生比較積極的互動和聯系。
也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就不喜歡跟別人玩”。我也理解,我特別理解的是,有一些孩子在家玩具都特別充足,然后家里的甭管看他的姥姥還是媽媽都很投入,所以他已經很滿足了。然后跟比他小的小朋友玩的時候會覺得沒意思。他有時候會尋找跟大一點哥哥姐姐去玩,家長就給孩子找大一點的哥哥姐姐去玩。孩子能力比較強,引導他把自己的東西主動分享給小的孩子,這些小的孩子因此就會喜歡他,這樣可以建立他跟別的小朋友快樂交往的經驗。大家接納他,喜歡他,他也形成一種快樂的經驗。
還有,不喜歡跟別人玩的孩子,家長可以鼓勵和安排他跟對他更友好的小朋友去玩,以體驗游戲過程中的快樂。他跟別人玩的時候能夠得到同伴共同玩游戲的經驗和快樂,他就能夠產生更多交流的愿望。要根據每一個孩子的特點,也有的孩子特別喜歡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但是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跟成人在一起的,所以他在同伴交往的時候比較喜歡跟大一點的孩子玩,這更普遍性。
分析內在的原因,年長的人更有經驗,更懂得照顧他,更理解他行為的,更能滿足他,這樣一個伙伴群體的共同游戲中,他能得到更多滿足和快樂感更強。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