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小培養寶寶的自理和自立能力
在我國,因為獨生子女的緣故,所以很多孩子到了上大學還沒有足夠的自立和自理能力,這不止令孩子會感覺到很尷尬,也令父母很擔憂,那么,作為家長如何做才能從小培養寶寶的自理和自立能力呢?
能夠親自處理自己身邊的各種事情,稱之為自立。自立意識是兒童逐步走向成人之路、適應現代社會環境所必須具備的品質。孩子不可能永遠是孩子,他們將來必定要走向社會,而未來的生活道路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一個自立能力強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往往敢于拼搏,主宰自己的命運;相反,缺乏自立能力的孩子,則常常表現出缺乏主見、膽小怕事、依賴心強、意志薄弱等特點,經不起哪怕是微小的挫折。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立能力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那么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呢?不少家長常常這樣說:“算了吧,有我跟他廢話的功夫,我早幫他做完了。”縱然許多事情,由家長代替孩子做,效率要高得多,但應該孩子自己干的事情,如果父母幫著他干而不是耐心的指導他自己干,看上去是在幫助他,實際上無形之中是害了他。培養孩子自立的行為習慣,最好從幼兒時期開始。
第一,要給孩子獨立活動的機會、場所和環境。
當今的許多獨生子女家庭在孩子的智力培養方面往往舍得投資,而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卻受到了忽視。正確的做法就是要給孩子一定的活動場所和環境,讓孩子能夠獨立、自由地活動,靠自己的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而家長應適時給予指導和鼓勵,從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強孩子的獨立性。
第二,要給孩子自己做出決定或承擔責任的機會。
作為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定的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增強自立能力,培養孩子善于獨立思考和應變的心理素質。比如家中有客人來訪,可以讓孩子去拿一些糖果、點心來招待客人;在討論家庭計劃或周末安排時,多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解除孩子心理上的拘束感,樹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對孩子正確意見的采納,可以提升孩子的主動性,促進其獨立思考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擴大孩子的生活范圍,讓孩子養成獨立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
許多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或祖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因為擔心孩子受傷、對孩子不放心,總對孩子的活動范圍過度限制,在孩子外出活動時也總緊跟在孩子身后,生怕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這種教養方式很容易抑制孩子主動性的發展,是孩子習慣于一切等父母安排、一切有父母保護,一旦獨自遇到新環境、新情況很可能會不知所措。所以,大膽放手讓孩子獨立進行一些活動,哪怕因此受到一些傷害,孩子自己都能夠從中學到知識和經驗,從而有利于他在心理上擺脫對父母的依附。
第四,通過繪畫心理教育培養自立能力
繪畫心理教育是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立心的,通過自由繪畫表現和繪畫療法師的專業應對,孩子越來越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一件作品,你會發現,他們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作品,他們可能會創作一些恐怖的畫面,他們可能會畫非常清晰的輪廓畫,他們不需要老師的幫忙,也不想把作品給別人看,這些都代表孩子自立心的能力正在成長。
孩子不學無以成才,如果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將來在復雜多變的環境里從事工作和學習,很可能會有各種不適應。做父母的應該放心大膽地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養成獨立的生活能力,培養自立的品質。愛子之情人皆有之,然而怎樣才是真愛,卻值得我們深長思之。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都非常的重要,這兩種能力會影響到我們的一生,所以作為家長來說從小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勢在必行!大家快快行動起來。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