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未必是孩子的問題
一些家長經常反映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其實孩子不聽話也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做家長的不能一味的責怪孩子,我們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下面我們為大家說說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常見的錯誤方式!
1、過度溺愛,有求必應
大多數父母都知道溺愛會培養出孩子各種各樣的不良行為,可是許多父母還是不知不覺地在溺愛孩子。其表現為:在生活上過分地關注、幫助,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個性上過分遷就,當孩子犯了錯不敢理直氣壯地說,更不用說懲罰了;在物質上過多地給予,對孩子的物質要求是有求必應。孩子要隨身聽,給買,孩子要高級山地車,給買,那些收入并不寬裕的家庭,仍舊變著法子給孩子買名牌衣服、名牌日用品。
過度溺愛,有求必應,不僅會培養出蠻不講理的小霸王,還會培養出無用的窩囊廢。如果這樣教育處不聽話的孩子,那么問題出在哪里?當然是出在父母身上!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一定要拿捏好分寸。
2、不聞不問,放任自流
教育孩子,猶如護理樹苗。必須從小予以重視。在孩子成長的每一階段,父母仔細地注意觀察了解,適時地進行引導,才能使孩子不為環境中的各種不利因素所影響,從而健康地成長。但有的父母卻認為:孩子如小樹,樹大自然直,孩子長大了自然會好。其實,這種家教觀念是浮淺的、錯誤的,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危害。
孩子的成長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二是社會環境的影響。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倘若做父母的放棄教育的權力和責任,那么社會環境中的各種思潮、習氣會無孔不入地滲透到孩子的心靈。誘導孩子的不良行為。而孩子因無人管教,又缺乏辨別能力,就容易軋上壞道,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于父母的放任。孩子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都缺乏規范。尤其是潛意識的東西。更難把握。只要外界誘惑一下,邪惡便很容易占據其心靈。
3、忽視孩子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會獨立性急驟增強,他們不再愿意被動地聽從父母的教誨和指揮,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標準衡量是非曲直,做自己行動的主人。他們情感濃烈,熱情奔放,情緒的兩極性表現得十分突出。
他們既會為一時的成功而激動不已,也會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們情緒多變,經常出現莫名的煩惱、焦慮。此時,他們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來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沖突。
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一系列的身心劇變,這些變化是他們自己也始料不及、難以控制的,此時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納。這個時期,父母千萬不要一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就大呼小叫、驚惶失措,更不要打罵訓斥、橫加指責。否則,只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他們與父母的隔閡。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希望父母把他們當成大人,平等相待。這就要求父母要轉變角色和教育觀念,從居高臨下、命令式的單向教育,改變為平等、探討式的雙向教育。
4、期望過高,要求苛刻
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殷切希望,但是這種希望過于迫切,過于太高,就會成為孩子的負擔,傷害孩子的身心,甚至造成家庭悲劇。
作為父母,大半生都是為孩子而活著:從孩子出生到撫養長大,上學就業,結婚成家,生兒育女,幾乎整個過程都恨不得替孩子全部替代承包。這種“替代承包一切”的愛,充分表達了父母們的深切關愛。但伴隨著這種深切的愛,許多父母也把最殷切的愿望寄托在了子女的身上,要求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
誠然,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愿望。但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超過了社會需要和孩子身心發展的內在承受力,那么勢必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心靈健康和人生態度。
孩子不聽話,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可能是家長的教育問題,如果孩子不聽話,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