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小情緒呢
不僅僅是大人有情緒,而且很多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情緒經常的發小脾氣,有一點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會不停的哭。平時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對的方法,要注意應對孩子的脾氣,那么,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小情緒呢?
招數之面對憤怒
孩子的玩具或其他心愛之物被搶走了時,臉漲得紅紅的,甚至會出手打人。此時媽媽要做的不是責怪孩子不懂得分享,或表情輕松的對孩子說“這有什么好生氣的”,而是應該先接受孩子有憤怒等負面情緒的存在,并認同他。
隨后,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說,“如果我心愛的東西被人搶走,我肯定也會生氣。不過,我們其實可以跟小朋友講講道理,說不定可以要回來,或者協商一下,輪流玩這個玩具,或者一起玩這個玩具,說不定大家一起玩會更開心呢?”
招數之面對悲傷
孩子心愛的東西壞了會有難過的情緒產生,這時媽媽最忌諱的是說“早跟你說了嗎,要好好的愛惜的嘛”,也不要立刻跟孩子表示壞了沒關系,可以再買一個新的。
對此類狀況,媽媽應該做的是傾聽和同情,告訴孩子知道他的難過,抱抱孩子,或者給他空間讓他自己呆一會。
倘若選擇立刻用擁有的快樂代替失去的傷痛,會讓孩子失去體驗悲傷情緒的機會,也就無法領受駕馭悲傷情緒的喜悅。
招數之面對害怕
孩子會怕黑、怕狗,也可能會拍陌生人。那么,在其處于害怕時,媽媽應該做什么呢?
應先跟孩子共同體驗一下情緒,以同理心展開交流,“不僅小孩有害怕的時候,大人也有害怕的時候。害怕的時候,我們會想躲在爸爸嗎的懷里或者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把自己藏起來。不過,有的時候害怕是沒有必要的。比如說,你以前很害怕上幼兒園,可是上了幼兒園之后你發現其實幼兒園很好玩,對不對?”
招數之面對妒忌
每個孩子都會有妒忌,尤其是爸爸媽媽對別的孩子表示親昵,因此你會看到,當爸爸媽媽抱別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就會緊張,并通過哭泣或者拉扯其他孩子來捍衛自己的領地。
此時,媽媽不能立刻教育孩子不可小心眼,而是應該找機會告訴孩子,當別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也會妒忌,“不過,我不喜歡妒忌的感覺,每次感到妒忌時,我都告訴我自己,我也有很多他們沒有的東西呢。想一想,媽媽每天都擁抱你,但是別的小朋友偶爾才能獲得媽媽一次擁抱呢!”
招數之面對內疚
孩子不小心打壞了家里面的東西,內心感到十分內疚。媽媽是該對孩子說“打破魚缸沒什么大不了的”,還是說“父母不怪你”之類的話呢?
其實都不是,媽媽應該做的是認可孩子的內疚情緒,告訴孩子如果自己遇到類似的事情自己也會難過。不過,內疚并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如一起學會處理打壞了東西之后的事,如清理現場,再去買新的等。
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這些應對方法,而且很多孩子還會出現害怕,所以家長應該注意一些調理方法,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有很多的孩子屬于假生氣,而且還會經常的用這些招數對付待自己的父母,所以,大家需要注意對待她們的一些方式。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