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批評孩子的八大技巧
你知道批評孩子的八大技巧嗎?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想什么時候批評什么時候批評,想怎么批評就怎么批評,也就是日常我們見到的:一般家長在家里對孩子進行行為指導和批評教育時都是隨心所欲的。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不要把他你們當作孩子,而是朋友,這樣在平等交流中,既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于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教育孩子的技巧,一起圍觀吧:
1、通常我們批評孩子時總是聲色俱厲,如臨大敵,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容易受到傷害。所以我們不如換一副表情,比如我們可以用凝重表情、嚴肅的表情來顯示我們對待孩子的錯誤的態度,語調也大可不必高八度,相反可以比平常的聲音更低沉一些,緩慢地如談心般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并注意用眼睛一直看著孩子的眼睛。
2、批評孩子一定要客觀,實事求事,就事論事。告訴孩子他犯了什么樣的錯誤,幫助他分析犯錯誤的原因,所犯錯誤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父母的感受如何等,千萬不要夸大孩子的錯誤,比如孩子有幾次把屋里弄得很亂,批評孩子時就不能說孩子總是把屋子弄得很亂。
3、有的家長批評孩子時嘮嘮叼叼說個不停,卻說不到要點上,盡說一些廢話和孩子反感的話,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于是索性左耳進右耳出。所以批評的話不在多,要言簡意賅,恰到好處。
4、不要給孩子下結論,貼標簽。如不要因孩子做錯了一件事,就給孩子下結論說孩子笨。因為孩子愛睡懶覺就說孩子懶。
5、不要當眾批評孩子。不要在公共場合和孩子的朋友面前批評孩子,要給孩子留面子。批評最好在只有兩個人的時候進行。
6、父母對待孩子犯錯誤的態度要一致,如果父母的看法都不能統一,孩子就更不能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7、不要翻舊帳,不要因為孩子這次的錯誤而把孩子過去的所有錯事重新數落一遍,這樣會讓孩子反感,覺得自己只要犯了錯誤,就永遠無法擺脫,既然擺不脫,改又有何用。
8、平時在本著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該表揚的時候表揚,該批評的時候批評,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公正的,如果只批評不表揚,孩子會因你只看到他的缺點看不到他的優點而不滿,從而不愿意接受批評。
借鑒:古人批評孩子也講時機
古人對批評教育孩子的時機也很講究,他們認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過錯的時候,不應該責備。清人陳繼儒認為“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他認為以下七種情形不宜批評孩子:
第一,“對眾不責”,即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第二,“愧悔不責”,即慚愧后悔不責備孩子。
第三,“暮夜不責”,即夜晚不責備孩子。
第四,“正飲食不責”,即吃飯時不責備孩子。
第五,“正歡慶不責”,即正在歡慶時不責備孩子。
第六,“正悲憂不責”,即正在憂傷時不責備孩子。
第七,“疾病不責”,即正在患病時不責備孩子。
溫馨提示:通過以上的分享我們明白了:批評孩子原來是有技巧的,而不是隨心所欲的。我們批評孩子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做到心服口服,這樣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所以批評孩子時一定要講究方法, 同時小編想告訴家長們教育與批評孩子最好在家中。開誠布公地交流。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這樣的平等交流更容易得到孩子的認可。所以說父母如果能在合適的時間與合適地方采用合適的方法教育批評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評的效果自然好。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