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抓住最佳時機會事半功倍
教育孩子抓住最佳時機會事半功倍嗎?任何事業的成功都不能替代教育孩子的失敗,因為孩子才是我們生命的傳承和繼續,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和終生老師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是任重而道遠。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孩子的一些最佳時機,一起看看:
1.受挫時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不是與生俱來的。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建議,孩子遭受挫折時,家長要用“成長型理論家學習方式”教育孩子。
如孩子被騙走一塊糖,要告訴他:這也是件好事,因為你學會了識別謊言,以后不會再被騙。這樣,壞事變好事就逐漸成為孩子的慣性思維。今后面對挫折時,就不那么愁眉苦臉了。
2.困惑時
當孩子感到困惑,家長就可抓住他渴望解決問題的心理,及時幫著疏理。
比如,某天孩子回家不停念叨“什么叫理解萬歲”,媽媽可以自然地給孩子講自己與同事發生誤會的事,并告訴她,被人誤會在所難免,如果自己沒錯,要及時與對方溝通;有錯就找機會道歉。
3.待客時
待人接物是孩子的必修課,外出做客或家中來客人,孩子的言行都會不自覺地“規矩”起來,家長可適時點撥,效果很好。
比如,客人帶了禮物,爸爸可適當提醒:“是不是忘記說什么了?”如果孩子還沒意識到,可對客人說:“謝謝您送的禮物,我代孩子謝謝您!”這時,孩子會自然的學會說“謝謝”。
4.家長會時
不論表現好壞,家長會都是孩子最不安的時候。父母不妨借此機會,與老師充分溝通。
尤其當指出孩子在校問題時,要秉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先將孩子在家的優良表現向老師匯報,并充分交換意見。溝通結束后,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點和不足,孩子一般樂于接受,并會在日后積極改正。
5.感興趣時
發現孩子用物品探電源插座等舉動,家長會立刻制止,但此時還要看到孩子對家用電器的濃厚興趣。
不妨從此入手培養其學習能力,再給予必要的安全教育,鼓勵和支持安全的探索行為,因材施教。
6.不良行為剛露頭時
孩子養成壞習慣,往往與初次發生不良行為未能及時糾正有關。
幼兒沒有是非觀,如把食物扔地上、無緣無故打小朋友、不給吃就大哭等,家長應抓住這“第一次”,幫孩子打下好基礎。
7.取得成績時
孩子取得成績時,自信心也比平時強,家長要抓住這個機會加以肯定和鼓勵,幫他把一時的熱情轉化為持久的動力。同時,也別忽視可能出現的驕傲自滿情緒。
8.小伙伴取得成績時
心智發展成熟的孩子都有不甘落后的共性。
小伙伴取得成績時,孩子表面上可能滿不在乎,但往往暗下決心,要迎頭趕上。父母應抓住時機進行指導,提出適當的目標。切不可過分攀比,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溫馨提示:以上我們分享了有關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只有抓住最佳時機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能抓住這些最佳的時機去教育孩子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編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能幫助到那些對孩子教育還束手無策的家長們。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育當中,動作發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