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茯苓棗粥能治小兒口水多
孩子流口水是爸爸媽媽們最頭疼的事情了,家長們總是為此煩惱不已。可是家長們該怎樣才能改善寶寶流口水的呢?大家都知道吃栗子的好處多,栗子茯苓棗粥能治小兒口水多。
我小孫子今年2歲,小家伙簡直就是個“口水兜”,盡管精心保護,但小下巴還是紅紅的,真不知如何是好,只盼望著他趕快長大些,這樣就可能不會再流口水了。
后來親戚中有位長輩告訴我,小孩子流動口水太多是病態,得治。他給我一個方子——栗子茯苓棗粥,讓我煮來給小孫子吃。連續喂服1個星期后,他的口水還真是少了很多。
現將其介紹如下:栗子、大棗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將茯苓研細,大棗去核,先將大米煮沸后,下大棗、茯苓、栗子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劑,連續5~7天。
點評:小兒流口水,中醫稱之為“滯頤”(流涎不收),此證主要是由于脾臟虛冷(或脾胃積熱),津液不收所致。多見于3歲以內小兒,其主要表現有:唾液增多,或流涎不斷,浸漬于兩頤及胸前,不僅衣服被浸潤而常濕,且口腔周圍可發生粟樣紅疹及糜爛。
據中醫臨床所見,流涎日久不止,當以脾虛居多。栗子茯苓棗粥是一個較佳的補脾食療方。方中栗子(板栗)性溫、味甘,入脾、胃、腎經。能健脾益腎、厚補胃 腸;大棗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有補脾利濕,寧心安神作用;大米乃“五谷之首”,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諸 味合用,能共奏健脾燥濕、和胃攝涎之功。此方更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流涎癥。
脾胃虛寒證主要表現:涎液清稀,多如漏水,下巴濕爛作癢,面白唇淡,四肢不溫,啼聲低弱,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沉遲,指紋色淡紅等。
因此,家長們可以用上面的方法來治療小兒的,這樣就可以讓孩子擺脫流口水的現象,讓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
-
寶寶上火了怎么辦 引起寶寶上火的食物大家都知道寶寶的體質和大人肯定也是有著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吃了食物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上火的,而且寶寶上火也會感覺特別的
-
手機輻射對孕婦的影響大嗎 如何減輕輻射我們都知道在懷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變得特別的小心了,而且當然有一部分的人經常的玩手機,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懷孕的時候,到底
-
懷孕泡溫泉有好處嗎 孕婦泡溫泉要注意什么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女性在懷孕的時候身體也是越來越虛弱了,而且有的人感覺特別的不舒服,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如果是稍微不注
-
寶寶打嗝有什么危害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很多的新手媽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肯定會發現寶寶在吃完東西的時候會不停的打嗝,而且這個時候感覺也是特別的不舒服的,可是很多
-
女性孕前調理的重要性 孕前檢查必查項目的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如果是想讓自己生一個比較健康可愛的小寶寶,就是在懷孕之前的一些調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懷孕之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