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寶寶 從小玩電子產品成“宅童”
近來,網絡上流行著這樣一段視頻:一個1歲多的寶寶拿起一本時尚雜志左看右看,他翻到一頁圖畫,便猛地在紙面上點擊、滑頁、放大,見“頁面”毫無反應,寶寶抓狂地揪自己的頭發。
原來,他把雜志當成了尺寸類似的iPad。這樣的“iPad寶寶”,真令人哭笑不得。近日,一項針對近3000名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0至16歲兒童的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兩成擁有iPad。很多孩子因為從小玩電子產品而成了“宅童”。
在許多年輕父母眼里,iPad儼然已成為孩子們的 “電子保姆”。一場家庭聚會中,兩個年紀相仿的小男孩吵吵鬧鬧,不堪其煩的家長皺起眉頭,從包里取出“法寶”——一臺新款iPad3,兩個孩子立即安靜下來,腦袋湊在一起“切水果”。“這一招屢試不爽。”家長剛松了一口氣,很快又添了新煩惱:孩子們不停地撥弄著屏幕,一個多小時頭也不抬,對飯桌上的菜肴完全不感興趣,任憑父母“左右夾擊”把飯菜塞進他們嘴里。孩子們依然對著iPad,毫不客氣地推開大人的手。
傍晚時分,記者在一所小學門口看到,一個男孩見到接自己放學的父親,還沒有開口打招呼,就馬上伸出手:“iPad帶來嗎?充好電了嗎?”家長說“出門時忘了帶”,孩子立即撅起嘴不高興,還和另一個同路回家的女孩說:“我們一起走,我和你一起玩游戲。”
而在一些中小學,iPad也正成為教學工具之一。老師們通過iPad和孩子們共享教材、布置作業。一所小學校長說,他們常常提醒孩子家長,要督促孩子用好iPad,別讓其成為游戲機,“盡管如此,iPad的誘惑還是比想象中更大,孩子們輕而易舉就學會了下載游戲,許多孩子的iPad里藏了數百種游戲。”許多家長也感慨,本想給孩子一臺iPad,讓孩子自己摸索,玩玩拼圖、虛擬鋼琴、看繪本等益智游戲,“沒想到會對孩子產生不好影響”。
“過度的人機交流會減少人與人交流的機會,不利于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教育界人士已感到“危機”。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專家樂竟泓在從事多年應用心理學實驗后認為,孩子不宜過早、過多接觸電腦。根據研究,16歲以下孩子吸收的知識屬“被動接受”,若將這個時期的主要認知內容集中到電腦上,大量感性的、形象化的信息猛烈沖擊大腦,所需耗用的腦力資源往往超出孩子可承受范圍,久而久之,會導致大腦不按自然規律發展。最終結果可能導致孩子對深入的、邏輯的、思維型的東西產生本能排斥,疲于思考;此外,一些青少年工作者也認為,如今的孩子成長在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環境中,線上娛樂 “吞噬”線下娛樂,讓很多孩子很小就成為“宅童”,他們會變得對大自然不感興趣,寡言少語,不愛與人交往。
究竟該如何把握孩子使用iPad的分寸?專家建議,家長應限定孩子每天使用電腦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小時;鼓勵孩子多看書,多與人交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閱讀空間和思考空間,培養其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此外,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定的玩耍時間,讓他們多到戶外運動,多接觸社會,這樣更有助于大腦全面、充分發育。
新聞延伸
硅谷精英的孩子為何不用iPad
當許多學校都在忙著用iPad換掉書本時,“eBay”的首席技術官卻將孩子送進了一所“零科技”學校,那里沒有電腦、顯示屏和網絡,只有黑板和粉筆、書本和手工勞作。
這所與潮流背道而馳的學校名叫半島華德福學校,位于硅谷。在教學過程中,校方不使用任何與高科技有關的教學設施,只用鉛筆、白紙、編織針,有時還會有泥土。許多在易趣、谷歌、雅虎、蘋果和惠普等IT企業工作的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那里念書。在這所學校里,75%的學生父母任職高科技企業。他們絲毫不擔心孩子因不接觸高科技產品而缺少競爭力。因為在這些硅谷精英看來,學習使用高科技產品十分簡單。“就像學習擠牙膏一樣,在谷歌,我們將軟件設計得非常簡單,連傻子也會使用,孩子們不可能在長大后學不會。”而這些家長認為,真正優秀的教育緣于投入,投入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投入與老師和同學的接觸,其關鍵在于優秀的老師和有趣的教學計劃。
-
寶寶上火了怎么辦 引起寶寶上火的食物大家都知道寶寶的體質和大人肯定也是有著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吃了食物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上火的,而且寶寶上火也會感覺特別的
-
手機輻射對孕婦的影響大嗎 如何減輕輻射我們都知道在懷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變得特別的小心了,而且當然有一部分的人經常的玩手機,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懷孕的時候,到底
-
懷孕泡溫泉有好處嗎 孕婦泡溫泉要注意什么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女性在懷孕的時候身體也是越來越虛弱了,而且有的人感覺特別的不舒服,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如果是稍微不注
-
寶寶打嗝有什么危害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很多的新手媽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肯定會發現寶寶在吃完東西的時候會不停的打嗝,而且這個時候感覺也是特別的不舒服的,可是很多
-
女性孕前調理的重要性 孕前檢查必查項目的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如果是想讓自己生一個比較健康可愛的小寶寶,就是在懷孕之前的一些調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懷孕之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