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八件事 寶寶牙齒會更好
牙齒對我們的健康影響有多大相信父母們都是知道的,父母們也想讓自己的寶寶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想保護孩子的牙齒,我們希望家長們能做好下面的八件事情,掌握了這些護牙要點,寶寶的牙齒健康自然有保障。
NO.1必須知曉——寶寶的出牙規律
知曉寶寶的出牙規律,才能對寶寶小牙的成長軌跡了然于心。
關鍵詞:兩個階段、出牙早晚
兩個階段:寶寶的乳牙約在出生后4—10個月開始萌出,大體上以一歲為界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出牙順序是這樣的:下面一對正中切牙→上面的正中切牙→上面緊貼中切齒的側切牙→下面的側切牙。寶寶到1歲時一般能長出這8顆乳牙。
1歲之后的出牙順序是:下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上面的一對第一乳磨牙→下面的側切牙與第一乳磨牙之間的尖牙→上面的尖牙→下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上面的一對第二乳磨牙,共20顆乳牙。小牙全部出齊大約在2—2.5歲。
出牙早晚:有的小媽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家的寶寶比較出牙早晚,其實大可不必,每個寶寶出牙早晚各有不同,有的寶寶三四個月小牙就“破土而出”了,有的寶寶到第9個月才萌出第一顆牙。出牙時間只要不晚于10個月都屬正常,如果超過10個月寶寶仍無任何出牙的跡象的話,則應該做一些適當的檢查。
NO.2必須準備——出牙前的口腔護理
即使寶寶還沒有出牙,口腔護理也應該開始進行了。這種護理不僅僅是指口腔衛生,還包含牙床鍛煉。
關鍵詞:口腔衛生、牙床鍛煉
口腔衛生:4個月以內的寶寶飲食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在每次哺乳之后,小媽可以給寶寶喂一點水,這樣可以起到漱口的作用;
4個月之后,寶寶添加輔食了,有些糊類的食物單靠清水很難沖洗徹底,媽媽可以用干凈的紗布蘸水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
牙床鍛煉:很多小媽為了緩解寶寶出牙的不適,便給寶寶買來牙膠等牙齒訓練器。其實,比較經濟且實用的作法可以是,從寶寶五六個月起,拿面包干、饅頭干等較粗硬的食物,或是把胡蘿卜、黃瓜等水果削成適合的粗細給寶寶啃,這樣既可以鍛煉咀嚼能力,又可以磨擦牙齦,促使牙床骨的發育,幫助乳牙萌出。
NO.3必須留意——寶寶的出牙征兆
怎么才能知道寶寶要出牙了呢?小媽必須留意寶寶出牙的征兆,才能針對寶寶將要萌出的小牙加以養護。
關鍵詞:牙根癢癢、口水流流
牙根癢癢:寶寶長牙時,常常變得喜歡咬人或咬東西,這都是出牙前牙齦癢癢的緣故。小媽可以給寶寶咬咬磨牙食物或者磨牙器,以緩解不適。如果寶寶在出牙時養成了吮手指或咬嘴唇的壞習慣,小媽可要及時加以糾正,不然,萌出的小牙很可能會東倒西歪,影響美觀。
口水流流:寶寶近來口水流個不停,有時嘴里還會發出“噗噗噗”的聲音,有的人把這一現象叫做“噗牙”,這也是出牙期的一個信號。媽媽應為寶寶戴上口水巾并經常更換,還要及時擦干流出的口水。
NO.4必須應對——各種出牙不適
發熱、腹瀉、煩躁不安……這些寶寶出牙時的不適,是小媽必須學會從容應對的。
關鍵詞:發熱、腹瀉、煩躁
發熱:只要體溫不超過38℃,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無需特殊處理,多給寶寶喝些開水就行了;如果體溫超過38℃,并伴有煩躁哭鬧、拒奶等現象,則應及時就診,請醫生檢查看是否合并其他感染。
腹瀉:當寶寶大便次數增多、但水分不多時,可以讓寶寶吃一些粥,細、爛面條等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注意餐具的消毒;如果大便每天多于10次、而且比較稀時,則應及時就醫。
煩躁:當寶寶哭鬧、煩躁不安時,一般只要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或者給寶寶磨牙的東西,通常他就會安靜下來,也可以把牙膠放到冰箱內冰一下再拿給寶寶咬,冰涼的牙膠會讓寶寶火辣辣的牙齦感覺更舒服些。如果這些辦法還不能奏效的話,可以把寶寶帶到戶外,這個“殺手锏”一使出,大部分寶寶都不會再鬧了。
-
寶寶上火了怎么辦 引起寶寶上火的食物大家都知道寶寶的體質和大人肯定也是有著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吃了食物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上火的,而且寶寶上火也會感覺特別的
-
手機輻射對孕婦的影響大嗎 如何減輕輻射我們都知道在懷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變得特別的小心了,而且當然有一部分的人經常的玩手機,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懷孕的時候,到底
-
懷孕泡溫泉有好處嗎 孕婦泡溫泉要注意什么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女性在懷孕的時候身體也是越來越虛弱了,而且有的人感覺特別的不舒服,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如果是稍微不注
-
寶寶打嗝有什么危害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很多的新手媽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肯定會發現寶寶在吃完東西的時候會不停的打嗝,而且這個時候感覺也是特別的不舒服的,可是很多
-
女性孕前調理的重要性 孕前檢查必查項目的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如果是想讓自己生一個比較健康可愛的小寶寶,就是在懷孕之前的一些調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懷孕之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