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動作最容易導致小兒脫臼?
小兒脫臼是常見的一種情況,寶寶的手臂非常的脆弱,家長的一些不經意的動作很可能就會導致脫臼的發生。那么家長的哪些動作易引起小兒脫臼呢?小兒脫臼后該如何處理呢?下面尋醫問藥的兒科專家為大家介紹一些有關小兒脫臼的常識!
脫臼好發于1~4歲的寶寶
4歲以下的寶寶橈骨頭上端其實還是在發育階段的,肘關節囊及韌帶均較松弛薄弱,一些性能都還沒有發育好。同時,寶寶還沒有適應進行一些比較大的運動,所以,要是爸爸媽媽牽拉不當、寶寶受到較強外力時,關節脫臼都是非常容易發生的。脫臼一般情況下都會在關節活動度大、關節囊比較松弛的部位,如肘關節和肩關節。
Tips:幼兒脫臼雖經復位,但是平時不注意還是會發生的,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基本上在8歲以后,脫臼才不會經常性發生。
以下情況易引起小兒脫臼
1、在給寶寶穿衣服時,動作不能太厲害,要溫柔些;
2、要是寶寶不小心摔了一跤,爸爸媽媽僅僅拉著孩子的一只手讓寶寶站起來;
3、讓寶寶提過重的東西,也可能是寶寶不小心從床上摔下來了;
4、寶寶睡覺不想起,然后拉著寶寶的手讓他起來;
5、為了逗寶寶開心玩“拔蘿卜”、“拉大鋸”等游戲太用力了;
6、拉著寶寶快跑,也可能是一些類似的活動,都會有一定的幾率讓他脫臼;
7、牽寶寶的手走路或上下臺階時,僅僅拉著寶寶的手就讓寶寶起來;
8、外出散步時,可能突然遇到什么危險,驚慌的媽媽會一下子拉孩子的胳膊,造成脫臼……
判斷寶寶胳膊脫臼的3大要點
1、關節處明顯畸形
發生脫臼部位肢體的形態位置也許會慢慢變到不一樣的地方,要是幾次下來,寶寶可能會發生肢體縮短或者延長、關節處明顯畸形等癥狀。
2、劇烈疼痛
要是你不小心碰到寶寶身體的什么部位,寶寶會由于這里脫臼覺得非常疼痛而出現劇烈反應,像是一下子哭得很厲害。
3、活動受限
發生脫臼部位的肢體就不能自在地動了,像是,寶寶肘關節脫臼時,胳膊不能抬舉、取玩具,不能隨心所遇了。
測試小兒是否脫臼的方法:
可以拿著玩具來逗寶寶,要是寶寶能夠用手拿到頭頂的玩具的話,那就是沒有脫臼。所以,要是寶寶老是不伸出手去夠玩具,或者手臂無法抬高,那么就要注意一下寶寶有沒有脫臼了。
寶寶脫臼后如何處理?
1、固定部位并及時送醫
寶寶脫臼之后,爸爸媽媽第一個要做的要讓寶寶的情緒平靜下來;第二個要做的是,用夾板、繃帶等輕輕固定脫臼的部位,接著第一時間把寶寶送到醫院里面。同時在此過程里面,注意不要隨意移動患肢,防止在送醫的時候對寶寶造成二次傷害。
2、請醫生及時復位
爸爸媽媽不要想著靠自己來復位寶寶脫臼的關節,醫生才是專業的。醫生在給寶寶復位時,會有一些聲音。復位后,寶寶肘部就差不多不痛了,同時也可以用患手上舉取物。
3、注重復位后的護理
脫臼復位后的護理不當,寶寶也許會變得習慣性脫臼。雖然在治療后,脫臼會好,但受傷的韌帶或者周圍的組織不是馬上就能夠恢復的。所以,要是這樣的話,爸爸媽媽對于寶寶的情緒一定要密切關注,轉移注意力,可用三角巾或繃帶將患肢固定在胸前7~10天,可是不能太緊,防止血液不能回流造成肢體末端水腫,在恢復階段最好不要頻繁或動作幅度過大地活動受傷的關節,過段時間要去醫生那邊檢查一下,確認寶寶是否完全康復。
小兒脫臼是常見的情況,面對脆弱的小寶寶,我們一定要加強護理,脫臼復位后要注意護理,千萬不要形成習慣性脫臼,家長們需要格外的注意這個問題!
-
寶寶上火了怎么辦 引起寶寶上火的食物大家都知道寶寶的體質和大人肯定也是有著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吃了食物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上火的,而且寶寶上火也會感覺特別的
-
手機輻射對孕婦的影響大嗎 如何減輕輻射我們都知道在懷孕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變得特別的小心了,而且當然有一部分的人經常的玩手機,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懷孕的時候,到底
-
懷孕泡溫泉有好處嗎 孕婦泡溫泉要注意什么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女性在懷孕的時候身體也是越來越虛弱了,而且有的人感覺特別的不舒服,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如果是稍微不注
-
寶寶打嗝有什么危害 如何預防新生兒打嗝很多的新手媽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肯定會發現寶寶在吃完東西的時候會不停的打嗝,而且這個時候感覺也是特別的不舒服的,可是很多
-
女性孕前調理的重要性 孕前檢查必查項目的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如果是想讓自己生一個比較健康可愛的小寶寶,就是在懷孕之前的一些調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懷孕之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