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孩子放學也是有“學問”的
雖然每天接孩子上學是一件簡單的方法,但其實接孩子也是有一定的“學問”的。這里面究竟有哪些“學問”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到幼兒園接孩子是家長每天的必修課,再平常不過了。不過,可別小瞧了這區區幾分鐘,里面有大學問呢!
學問一:誰來接
或許你會回答:誰有空誰接唄,孩子一般四點前就放學了,爸爸媽媽還沒下班呢,自然是爺爺奶奶或阿姨接?呻[藏的問題卻來了,一個學期都快結束了,爸爸媽媽還沒露過面兒,是不是對孩子不關心呀?
建議家長這么做:
1.主動和老師電話溝通或郵件聯系。從園方來說,“晨接暮送”是家園溝通的日常渠道,在接孩子時通過和老師的短暫接觸能很直觀地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評價。錯過了這個環節,需時時和老師保持聯系;另外,開家長會時,一定要自己去,別再請爺爺奶奶代勞,這樣老師會感受到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
2.爸爸媽媽商量協調好,盡量做到一周接一次。以我園為例,周一至周四,家長是在校門外排隊憑接送卡接孩子,爺爺奶奶接,問題不大;而周五,是進教室來接,當天老師會將這一周孩子畫的畫、折紙等作品展示在教室里,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時間也相對充裕。有心的爸爸媽媽會選擇這一天來接孩子,趁此機會看看孩子的作品,與老師交流孩子在家的情況,同時也向老師請教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當然不同的幼兒園情況不一樣,建議你根據孩子所在園的安排,抽時間去接孩子,這樣即使你時間再緊張,工作再忙,也能和老師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3.多留心孩子所在班級的主題墻,獲取更多的在園信息。接孩子時,可以看看孩子所在班級的周計劃表,了解這一周的課程、游戲、活動安排,這樣對孩子的在園生活就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也就不會問出“寶貝今天在幼兒園怎么樣”這類過于籠統的問題。同時針對計劃表,在家中做預熱工作。例如,下一周幼兒園有講故事的活動,你可以在家中和孩子提前練習,并在下周詢問老師活動的情況,便可做到有的放矢。
學問二:什么時候接
或許你會回答:早點接啊,最好還不到放學時間就把孩子接走,而有的家長則說:什么時候接,不是我決定的,有時有事情耽擱了,錯過時間,只好讓孩子在幼兒園等一會兒了……
建議家長這么做:
1.在幼兒園安排的放學時間段內接孩子,注意,是時間段,不是時間點,有的幼兒園放學時間是下午4:15—5:00,有的是3:30—4:00,雖然時間不盡相同,但都有半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和爺爺奶奶解釋清楚,不用過早地守在幼兒園門口。如果孩子要求爺爺奶奶第一個到班級來接,需問清楚原因,不能一味滿足。另外,若沒有特殊原因,園方不贊成未到放學時間就接孩子回家。
2.若是前一天就安排好的要晚點來接孩子,需在早上告知孩子和老師,若是臨時有事,盡量提前電話通知。告訴孩子,是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不會因為看到同學們都被接走了而失落;告訴老師,是方便老師安排好放學后的工作。一般來說,幼兒園都會安排值班老師,將還未被接走的孩子組織起來,一起看書或玩游戲,但也別將晚接變成一種習慣,這樣真的會讓孩子感到你對他不夠重視。
小貼士:對于剛剛入園的新生,家長要盡量做到準時來接,孩子還未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如果晚接,會加重他的緊張和分離焦慮。
學問三:怎么回家
或許你沒想過這個問題,不過你是否常常帶著飲料、零食等著,或者一把接過孩子的小書包,甚至背著孩子回家。在幼兒園的小大人,一出校門就變回了“小寶寶”。
建議家長這么做:
把放學后的溺愛時間變成親子時間。一邊步行回家,一邊做游戲,“兔寶寶和兔媽媽一邊采蘑菇一邊回家,我們看誰采的蘑菇多”。還可以一起觀察馬路兩邊的廣告牌、寬幅標語、路牌等,家長讀給孩子聽,這又變成了生活中的識字游戲,總之花點小心思,就能將放學后的時光變得有趣。當然前提是注意安全。
送給家長的一句話:爸爸媽媽,多點時間陪陪孩子,爺爺奶奶,少點溺愛少點包辦,哪怕是接孩子的那幾分鐘。
-
寶寶上幼兒園那點事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小寶寶,并不知道平時上幼兒園的時候應該遵循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快速的適應幼兒園的那些癥狀,給我們
-
如何讓新生寶寶適應幼兒園生活進入幼兒園,對孩子來說,就像他成長里程碑上的一次飛躍。但最初的兩周,無論對父母還是孩子,都將是一場艱巨的考驗。其實寶寶初
-
孩子剛上幼兒園注意這四件事孩子剛上幼兒園哭鬧時很正常的事情,這是因為他們對父母有依賴的心理,一旦父母走開他們很容易以為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所以對于
-
孩子們的學齡前生活學齡前是孩子的黃金時代,他們應該無憂無慮,自由支配時間。一旦上了小學,學習就是小學生的主要任務,自由時間就不多了,所以在
-
幼兒園內生活為什么要孩子規矩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家庭和幼兒園是兩個差距很大的生活背景。在家庭背景下,孩子生活在時刻準備為自己奉獻一切的家長呵護中,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