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學習成績
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做的這項研究表明:學齡前在行為上表現出害羞和內向的特點的孩子起步時學習技能最低,在一年內學到的東西最少。
研究人員認為:假如孩子的發育水平和學校環境對學生的期望之間出現落差的話,他們的行為問題在教室里容易看出來。在教室里表現得害羞的孩子在與人交往和學習上面都會有困難。
該研究分析了參加實驗的4417名不同家庭背景、居住在美國東北部一個大城市的3至5歲兒童。
這些學齡前兒童被區分為六種類型:
1.適應良好
2. 輕度孤僻但基本適應
3. 在社交和學業上中度孤僻
4. 和同齡人在一起時愛搗亂
5. 在社交和學業上行為極度混亂
6. 在社交和學業上行為極度孤僻
這些兒童的老師們在該年度內需要三次評估每個孩子情緒和行為上的特征以及學業上的進展。
他們發現:年長些的孩子傾向于更好地適應環境,更少有行為問題,在社交、語言和數學等方面的技能也表現出更高的水平。
該研究的另一位作者、發育心理學的博士生伊麗莎白?貝爾說,“過于內向的學齡前兒童傾向于‘消失在教室里’。”
“雖然這些孩子在學校不會惹上什么麻煩,但是他們也不參與課堂活動或與他人互動;而這個年紀的孩子幾乎所有的學習都是在課堂活動及與他人互動中進行的。”
該研究也提出了一個可能性:吵吵嚷嚷、愛搗亂的孩子也許更易于引起老師的關注從而得益于具體的教育策略。
布羅斯基-旭勒博士說:“課堂里有許多幫助愛搗亂和愛出風頭的孩子的干預手段,問題是那些非常害羞和內向的兒童被忽略的可能性很大。”
研究人員希望這些新的發現能夠鼓勵教師們發展出適合不同類型孩子需要的恰當的干預手段,鼓勵學校為教師們提供恰當的訓練和專業發展機會,幫助他們發現那些在某些領域需要幫助的兒童。
布羅斯基-旭勒博士說,“這對于兒童早教計劃比如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啟智計劃而言特別重要。”
相關文章
-
寶寶上幼兒園那點事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小寶寶,并不知道平時上幼兒園的時候應該遵循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快速的適應幼兒園的那些癥狀,給我們
-
如何讓新生寶寶適應幼兒園生活進入幼兒園,對孩子來說,就像他成長里程碑上的一次飛躍。但最初的兩周,無論對父母還是孩子,都將是一場艱巨的考驗。其實寶寶初
-
孩子剛上幼兒園注意這四件事孩子剛上幼兒園哭鬧時很正常的事情,這是因為他們對父母有依賴的心理,一旦父母走開他們很容易以為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所以對于
-
孩子們的學齡前生活學齡前是孩子的黃金時代,他們應該無憂無慮,自由支配時間。一旦上了小學,學習就是小學生的主要任務,自由時間就不多了,所以在
-
幼兒園內生活為什么要孩子規矩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家庭和幼兒園是兩個差距很大的生活背景。在家庭背景下,孩子生活在時刻準備為自己奉獻一切的家長呵護中,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