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家長:寶寶為什么不愛去幼兒園
寶寶哭鬧不喜歡去幼兒園,可是為什么呢,專家分析說,從生理和心理角度講,寶寶不喜歡上幼兒園主要可能是因為下面的幾方面原因:
分離焦慮帶來的情緒和生理問題
爸爸媽媽把寶寶送去幼兒園,會讓寶寶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從而引起分離焦慮。所謂的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適當的分離焦慮是寶寶正常的心理反應,只要爸爸媽媽能夠幫助寶寶疏導情緒,絕大多數寶寶在入園后會漸漸發現自己并沒有被爸爸媽媽“拋棄”,自己仍然是爸爸媽媽的“親親寶貝”。
寶寶入園一段時間后,已經基本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情緒穩定,能跟著教師投入到保教活動中,但是有些孩子卻因為感冒、咳嗽或腹瀉等缺勤,無法來上幼兒園。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是分離焦慮癥的后期延續。1個月的新環境適應使孩子“身心交瘁”,自然造成抵抗力的下降,出現所謂入園1個月后的感冒等癥狀。父母和老師卻以為寶寶已經適應了,開始提新的要求,寶寶得不到修整,于是以“病”來調整自己。因此,為了鞏固成果,父母和老師不要馬上對寶寶提出新的要求,而是讓他感覺到安全和舒適,并且注意身體上的照顧。
生活習慣和秩序被打亂 2-3歲的寶寶很敏感,這個時候的寶寶在家里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固定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秩序,而去幼兒園之后,突然打亂了他原來熟悉的生活秩序和習慣,新的生活秩序如果跟原來的差別過大,就會讓寶寶感到恐懼和不安,所以會哭鬧,不愿意去幼兒園。
不適應幼兒園環境 寶寶剛進入幼兒園,是從熟悉的環境突然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他無法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安全感,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和周圍的人相處,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怎么做,從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并通過哭泣來發泄自己害怕的情緒,不想再去幼兒園。
家園差異造成的挫折感
寶寶在家是被眾星捧月般呵護和照顧著的,家里的大人都圍著他轉,但是到了幼兒園,不再是大家矚目的中心,并且被要求和其他小朋友共同使用玩具,老師也要同時照顧好多小朋友,不會對他特別關注,敏感的寶寶就會察覺到各種“待遇”上的差異,從而產生挫折感,對幼兒園失去興趣。
寶寶的個性問題
有的寶寶個性比較膽小、內向,或是不喜歡與他人相處,這樣的寶寶在幼兒園顯得不太合群,也不容易得到老師的關注。一旦寶寶在幼兒園被老師批評,或是跟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他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在屢屢受挫之后,便不想再去幼兒園了。
-
寶寶上幼兒園那點事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小寶寶,并不知道平時上幼兒園的時候應該遵循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快速的適應幼兒園的那些癥狀,給我們
-
如何讓新生寶寶適應幼兒園生活進入幼兒園,對孩子來說,就像他成長里程碑上的一次飛躍。但最初的兩周,無論對父母還是孩子,都將是一場艱巨的考驗。其實寶寶初
-
孩子剛上幼兒園注意這四件事孩子剛上幼兒園哭鬧時很正常的事情,這是因為他們對父母有依賴的心理,一旦父母走開他們很容易以為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所以對于
-
孩子們的學齡前生活學齡前是孩子的黃金時代,他們應該無憂無慮,自由支配時間。一旦上了小學,學習就是小學生的主要任務,自由時間就不多了,所以在
-
幼兒園內生活為什么要孩子規矩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家庭和幼兒園是兩個差距很大的生活背景。在家庭背景下,孩子生活在時刻準備為自己奉獻一切的家長呵護中,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