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寶寶的“攀比風”令人深思
剛上幼兒園,多了很多伙伴,小家伙們很喜歡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擁有,如“我媽媽長得漂亮”、“我爸爸的汽車一百萬”、“我有變形金剛玩具”等等,幼兒園這樣的“攀比風”令人深思....
前些天,班里的小朋友進行了一場令人深思的對話。對話是我們請參加某一活動的小朋友交50元錢引起的。
小朋友甲說:“50元算什么,100元我也交得起。”
小朋友乙說:“200元我也交得起。”
小朋友丙說:“我爸爸給我買了好幾百元錢的玩具呢,這點錢算什么?”
小朋友丁說:“我家還有小轎車呢。你家是什么牌子的車?桑塔納?我每天來幼兒園坐的是XX牌豪華車。”
還有一些小朋友說,我家有3層樓別墅,我家有攝像機,我家還有……
聽到這段對話,我心里特別不是滋味。于是,我把這段對話內容記錄在教室后面的“家教園地”里,旁邊設了一個“家長信箱”,請家長談談看法。
家長們也非常震驚。短短幾天,信箱里就塞滿了家長的反饋。家長紛紛反思說:“我們是不是太容易就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了?”“我們想給孩子幸福,會不會給孩子的卻是大手大腳亂花錢的攀比心理?”我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我發現孩子斗富的內容,大至家中住所環境、汽車品牌,小至衣服、玩具,無所不包。然而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比”!那么是誰教會了他們比呢?家長往往對孩子之間的攀比感到既無奈又不解!其實家長恰恰是孩子攀比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地說貧比富時,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學會了。
如“媽媽說這樣最漂亮”,“爸爸說有錢人開奔馳”等。孩子們就會簡單地重復成人的話,模仿成人的語氣去評價自我和他人。“幼兒園里的小朋友有那種玩具,我也要買”,估計不少家長曾面對孩子類似的要求。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攀比心態時,首先不可盲目訓斥或一味滿足,而應該靜下心來和孩子交流,比如說“這么多玩具,媽媽不可能都買回去啊”。專家認為,愛“攀比”是學齡前兒童在這個特殊時期的特殊表現,因為幼兒天真幼稚的天性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礎。
而在幼兒園里,老師的言行也是促使幼兒攀比心理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作為老師,我們同樣要注意言行,不能作一些不恰當的比較促進孩子的攀比心理。
例如,千萬不要問“今天咱們班誰穿得最漂亮?”“誰帶來的玩具最好玩?”等。我們對孩子的表揚應集中體現在平時誰最愛勞動,誰最愛幫助別人、誰最乖等良好行為上,這樣幼兒在努力獲得表揚的過程中,將會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也有助于良好價值觀的形成。
同時,我們現在受“賞識教育”思潮的影響,家長和老師動不動就伸出大拇指說“你真棒”,這種泛濫的表揚也讓孩子容易產生精神上的虛榮,尤其是一些個性好強的孩子,看見別人比自己強,就會受不了。我覺得,針對“攀比風”,最關鍵的還是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幫助他找出優點,培養自信心,讓孩子知道他也有讓別人羨慕的地方,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平息他的攀比之心。
-
寶寶上幼兒園那點事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小寶寶,并不知道平時上幼兒園的時候應該遵循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快速的適應幼兒園的那些癥狀,給我們
-
如何讓新生寶寶適應幼兒園生活進入幼兒園,對孩子來說,就像他成長里程碑上的一次飛躍。但最初的兩周,無論對父母還是孩子,都將是一場艱巨的考驗。其實寶寶初
-
孩子剛上幼兒園注意這四件事孩子剛上幼兒園哭鬧時很正常的事情,這是因為他們對父母有依賴的心理,一旦父母走開他們很容易以為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所以對于
-
孩子們的學齡前生活學齡前是孩子的黃金時代,他們應該無憂無慮,自由支配時間。一旦上了小學,學習就是小學生的主要任務,自由時間就不多了,所以在
-
幼兒園內生活為什么要孩子規矩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家庭和幼兒園是兩個差距很大的生活背景。在家庭背景下,孩子生活在時刻準備為自己奉獻一切的家長呵護中,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