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悟本由專家變“磚家” 養生保健怎么辦?
在養生熱盛行的今天,張悟本事件讓不少人都發出疑問,如果你現在還不知道張悟本是誰,那就真的是“out(落伍)”了。
今年2月至4月,他三上湖南衛視《百科全說》;他的書《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全國銷量突破上百萬冊;他的掛號費高達2000元;他提出的綠豆養生,據說是綠豆漲價的原因之一。
然而,就在近日來的短短數天里,隨著真相的逐一揭開,“神醫”被拉下“神壇”,張悟本從養生專家跌落為“磚家”,成為偽科學的代言人。
睡前不看養生書就失眠
今年45歲的方女士,愛好養生保健,也喜歡看書上網。尤其是今年以來,身邊的幾個好姐妹,湊在一起,往往談的不是時尚,而是養生。
在丈夫譚先生看來,熱衷上養生的太太“最近就像是被啥東西附了身”———每天晚上上床前,必看養生書籍。更讓他糾結的是,妻子還逼著他一起看,說男人看了也曉得吃啥東西更有利于健康。“有次我火了,直接把書給扣了,結果她失眠了一夜,說腦子里想的就是明天晚上喝綠豆湯好呢,還是吃生茄子好……”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老大的幸福》里,范偉扮演的以養生專家自居的主人公老大,見人最愛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來,我幫你調調。”
有調查顯示,2009年以來,電視上以養生為內容的欄目層出不窮,養生保健電視節目收視率長期穩居前三位,除了央視外,全國20多個省市的衛星電視中,開辦養生保健節目的近20個,不少養生專家的風頭絲毫不遜于娛樂明星。
不僅如此,保健養生類圖書也賣得風生水起。有統計數字顯示,全國有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類圖書數千種,“連剛剛在基層職位上開始拼命奮斗的"80后"都讀養生書了,這就是市場前景。”一位圖書出版業內人士認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目前養生業的如此火爆?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溫長路表示,一方面,老一輩傳下來的一些并不科學的養生知識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科學健康知識又太少。“許多發達國家在基礎教育課程設置中,就加入了健康知識教育。可國人接觸養生、保健類知識除了家族傳承外,大多來自于利益集團的宣傳,正規渠道中的健康教育很缺乏。”
著名學者方舟子認為,對現代醫療保障的失望,也在某種程度上助推了養生熱。“老百姓不想跟醫院發生聯系。”方舟子說,既然看病難、看病貴,不生病或者生病不去醫院成為人們向往,而一些養生方面的暢銷書正暗合了人們的心理,比如像《求醫不如求己》等,“這種心理被一些人捕捉、放大,最后利用。”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擁軍則說,養生業監管缺失,大量良莠不齊的圖書、電視節目也助推了全民養生的熱潮。
“神醫”的說法為何矛盾
有網友說,現在是養生知識的時代,如果你不懂得食物顏色搭配,不知道足三里穴位在哪里,沒聽說過陰陽五行,那你肯定是不看書、不看報、不看電視、不上網的非現代人,屬于“稀有動物”。
退休多年的重慶一中生物教師章平,從2008年開始接觸養生,在“張悟本事件”發生后,多年來縈繞在他腦海里的疑惑越來越深———在各種養生書里,說法千奇百怪,一個比一個聳人聽聞,它們都真的有效嗎?這些作者真的都是中醫嗎?
為了一探究竟,章平細細地研讀了幾本近期較火的書籍,分別是《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不生病的智慧》、《這樣吃最健康》、《病從寒中來》,并把其中的幾種說法進行了一番比較。
早餐應不應該吃?大部分養生書籍都認為必須吃早飯,而且一定要吃得豐富些;而《病從寒中來》卻認為勉強吃下早餐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還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痢疾、嘔吐等。
蔬菜水果可不可以多吃?《病從寒中來》認為生蔬菜有讓身體變冷的作用,所以不要多吃,如果吃的話要放上能使體溫上升的鹽加以中和;《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認為多吃些生拌菜一類的素食,可以把肝火降下來,讓身體達到一個平衡;《這樣吃最健康》認為蔬果屬堿性食物,可多吃。
大蒜可不可以多吃?《不生病的智慧》認為,大蒜能治很多醫院治不了的病;《這樣吃最健康》認為大蒜是惰性食物,會使我們經常生病。
補腎效果最好的是什么?《不生病的智慧》提供的是海蝦,《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提供的是黑豆……
“看了之后很迷惑,不知道究竟該相信誰。”章平說。
“許多"神醫"宣揚的神奇食療,只不過是夸大其保健功能,將其異化為包治百病的神奇藥方,掩蓋一些疾病的外在表象,實則利用大眾傳播忽悠民眾,推銷自己。”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王琦教授表示,目前,中醫養生市場泥沙俱下,魚目混珠,容易誤導群眾,也容易讓人們對中醫產生置疑和誤解。
切合自身實際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篤信養生原理的人多分為兩類:一類是老人;一類是病人,包括癌癥和慢性病患者。
家住觀音橋的趙曉是個孝子,為了討年近七旬的父母歡心,他時常買禮物送給父母,但總覺得不能讓老人真正開心起來。后來在朋友推薦下,他開始給父母買中醫養生書籍,二老每天閑下來的時候就會在書中尋找健康妙方,然后在生活中實踐。從此,只要有新的養生書出版,趙曉就買來送給父母。他認為,給父母找到了充實的樂趣,一家人還可以一起健康,挺值。
對于健康的向往使不少平時省吃儉用的老人,買起昂貴的保健品來卻毫不含糊。前不久,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份調查顯示,半數以上老人會將主要積蓄用于保健和醫療,特別是一些難以治愈的疾病。
-
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一個人要怎樣變得不浮躁?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
-
白領的通病,常掄胳膊 ——肩頸不再疼!當今社會屬于大經濟時代,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長久的“白領式”工作,于是長期面對電腦、坐姿不良引發的肩頸疾病的問
-
關于我國研發的新冠疫苗,您所關心的都在這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分別于3月17日和4月14日舉辦新聞發布會,會上權威專家解答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相關信息。
-
痔瘡是會呼吸的痛 治療外痔用什么藥?稍有不慎,痔瘡這種討厭的疾病就可能纏上任何一個人。不管男女,都可能中招。而且有“痔”不在年高,年輕人喜歡坐在電
-
得內痔吃藥有用嗎?直達患處,藥效更直接!如今,得痔瘡的人可不少,而在痔瘡的種類中,得內痔的居多。想知道得了內痔怎么辦,患內痔吃些什么藥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內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