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經驗之談:養生實踐有三法
中醫《內經》中說:“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了精神修養的重要性。古代道家、醫學家對健康長壽都十分強調養神,不使七情(喜、怒、哀、樂、悲、恐、驚)過極,也就是不讓我們當名譽、金錢、物質、地位的奴隸。對生活不苛求,保持樂觀豁達,使精神內守,即可抵御疾病。
病忌口入
中醫自古就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即告誡人們在日常中要有“無病要防、有病早治”的預防疾病意識。預防,必須從自身良好的生活方式做起。應做到“二不,二搭配,三少”。其內容為:不抽煙,不吃污染或霉變食物;吃食物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少喝酒,少吃高脂肪食物,少吃煎、炸、熏、烤、腌制食物。嚴把入口關,每餐八九成飽為最好,保持標準體重。
最近我聽到一個112歲長壽老人的秘訣:善待別人,心胸開闊,一生不與人吵架。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她卻達到了“精神內守”的境地。相反,在文革中有很多老干部經受不了精神折磨,相繼患癌去世,他們多因七情過極,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精神就不可能內守。正反兩方面說明,精神刺激過度,會引起大腦功能紊亂,失去防病能力,病就會蜂擁而至。
古人稽康曾有養生警語:“養生有五難:名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要也。”看后頗有收益。
生命在動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同樣,生命機體也在乎“動”。中醫也常說:氣血通,病不生。要使氣血通,就要靠運動來換得旺盛的生命力。但運動要根據個人情況把握一個“度”,忌千篇一律。就老人而言,經常散步、打太極拳、操持家務等就是最好的運動方式。作為醫生,我并不提倡老人登山或進行過激的競技活動。此外,運動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享天年而動作不衰。否則,長壽而不健康,活著卻要依靠他人來照顧,這種長壽就沒意義。
-
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一個人要怎樣變得不浮躁?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
-
白領的通病,常掄胳膊 ——肩頸不再疼!當今社會屬于大經濟時代,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長久的“白領式”工作,于是長期面對電腦、坐姿不良引發的肩頸疾病的問
-
關于我國研發的新冠疫苗,您所關心的都在這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分別于3月17日和4月14日舉辦新聞發布會,會上權威專家解答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相關信息。
-
痔瘡是會呼吸的痛 治療外痔用什么藥?稍有不慎,痔瘡這種討厭的疾病就可能纏上任何一個人。不管男女,都可能中招。而且有“痔”不在年高,年輕人喜歡坐在電
-
得內痔吃藥有用嗎?直達患處,藥效更直接!如今,得痔瘡的人可不少,而在痔瘡的種類中,得內痔的居多。想知道得了內痔怎么辦,患內痔吃些什么藥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內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