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五個好習慣 遠離過勞死
昨天我注意到一條新聞:“北京一民警連續工作40小時猝死辦公室年僅34歲”,讀后感觸頗多。
首先,我對民警姜子軍的敬業精神表示欽佩,也對他的猝死表示深深的哀悼,同時對他的家人表示慰問。 但作為一位醫務工作者,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一不幸事件,也許我們今后就能盡量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姜子軍的猝死可以稱作“過勞死”或是“勞累死”。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過勞死”這個詞,結果令我吃驚,一連串的“過勞死”案例映入眼簾:
響水縣公安局交巡警大隊事故處理中隊副中隊長任海華,在連續工作38小時后不幸猝死,享年37歲。
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連續忙碌幾個星期后,去健身房健身,突然心臟病發作搶救無效死亡。
32歲的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學者蕭亮中猝死。
36歲的清華大學電機與應用電子技術系講師焦連偉猝死。
46歲的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煥猝死。
36歲的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勇猝死。
38歲的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助理胡可心猝死。
他們早逝的誘因都被認定為是過度勞累。“過勞死”指的是長期慢性疲勞后誘發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繼而出現致命的癥狀。如今,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將此病癥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并擬定了相應的診斷標準。
目前,從送到醫院搶救的病人來看,“過勞死”的病人呈上升趨勢,而且以知識分子、精神勞動強度過大者等腦力勞動者居多。“過勞死”在許多發達國家被稱為職業病,與長期超時工作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通常發生在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的,如從事企業、藝術、醫療、IT、新聞、科研等行業的高端人群中。主要原因就是中年人經受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身體長期處于超負荷的狀態,精神高度緊張,再加上部分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他們極易過勞死。
-
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一個人要怎樣變得不浮躁?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
-
白領的通病,常掄胳膊 ——肩頸不再疼!當今社會屬于大經濟時代,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長久的“白領式”工作,于是長期面對電腦、坐姿不良引發的肩頸疾病的問
-
關于我國研發的新冠疫苗,您所關心的都在這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分別于3月17日和4月14日舉辦新聞發布會,會上權威專家解答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相關信息。
-
痔瘡是會呼吸的痛 治療外痔用什么藥?稍有不慎,痔瘡這種討厭的疾病就可能纏上任何一個人。不管男女,都可能中招。而且有“痔”不在年高,年輕人喜歡坐在電
-
得內痔吃藥有用嗎?直達患處,藥效更直接!如今,得痔瘡的人可不少,而在痔瘡的種類中,得內痔的居多。想知道得了內痔怎么辦,患內痔吃些什么藥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內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