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人的居家護理實用竅門
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和高新技術在診療技術中的運用,護理工作內涵更豐富,服務領域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間。護理職能已延伸到健康促進、健康保健、疾病預防等各方面,護理服務對象從病人輻射到了家庭和社會。今年護士節前夕,仁濟醫院的“白衣天使”根據日常工作積累,總結了幾則慢性病人居家護理實用竅門,供病友及家屬參考——
糖尿病足護理
日常足部護理
養成每天洗腳的良好習慣。洗凈后,用干毛巾輕輕擦干,尤其是腳趾間,切莫用力,以免擦破皮膚。仔細檢查雙腳,比如:水泡、雞眼、腳趾間有無破損、足部動脈搏動等。若雙腳過于干燥,可適量在雙腳涂抹潤膚膏,但不要涂在腳趾間。修剪腳趾甲最好選擇洗澡或洗腳后,并用指甲鉗直接剪下,千萬不要牽拉;腳趾甲不宜剪得太短,可用銼刀磨平。
選擇合適的鞋襪。最好選擇下午或晚上去購買鞋子,若雙腳大小有別,則按稍大的腳為準購鞋。新鞋開始不宜久穿,每天穿1~2小時即換下,反復一周后再像通常一樣穿著。應選擇鞋底較厚軟的鞋子,切忌穿硬底、尖頭或高跟鞋。夏天不宜穿涼鞋和拖鞋。每次穿鞋前仔細檢查鞋內有無雜物,如硬幣、石子或釘子等。選擇柔軟的白色棉襪或毛線襪,忌赤腳穿鞋。不宜穿彈性過強的緊身襪和破損的襪子,即便修補后也不宜穿。忌赤腳行走,即便在房間內也不行。
足部疾病處理
出現陷甲、雞眼或老繭、真菌感染、甲溝炎、腳部損傷等狀況時,不要自行處理,請及時到醫院就診,由醫生檢查后作處理為宜。 賈蕓(內分泌科)
骨折的家庭護理
注意觀察 骨折固定后,應隨時觀察患肢遠端(指、趾端)的顏色、溫度感覺及運動等情況,并與健肢進行比較。一旦發現患肢持續性疼痛、腫脹、麻木、發涼、青紫、活動受限等情況時,考慮是否有發生并發癥的可能,及時找骨科醫生處理。
抬高患肢 在平臥或坐位時,適當抬高固定的患肢,如上肢骨折可將前臂處墊上枕頭,下肢骨折可在小腿部墊一個枕頭或褥子等物,讓肢體遠端的位置略高于心臟水平,這樣有利于靜脈血液回流,促進水腫消退。
定期復查 患者在改變體位或腫脹消退后,應注意肢體位置,以防固定變松而引起錯位。固定2周后應拍片檢查,了解固定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功能鍛煉 骨折后1-2周內,由于患肢腫脹、疼痛,易發生骨折再移位,功能鍛煉應以肌肉的舒縮活動為主,輔以手指足趾主動活動,原則上骨折部位上下關節暫不活動。骨折兩周后,根據骨折的穩定程度,緩慢增加活動強度和范圍,遵照醫生的指導,在健肢的幫助下進行手足及骨折部位的上下關節活動,以防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在后期階段,骨折已達到臨床愈合標準,外固定物已經拆除,通過鍛煉,促進關節活動范圍和肌力的恢復。
防并發癥 對于需要臥床的病人,應定時翻身,多做深呼吸、拍胸、拍背。局部保暖,以預防肺部感染。要注意保持固定部位的清潔衛生,并經常進行患部按摩,或于骨突部位(如腳跟、骶部)加棉墊或氣圈以減少壓迫,每2小時翻身,防止褥瘡。同時還應多飲茶水以預防尿路感染。
-
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一個人要怎樣變得不浮躁?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
-
白領的通病,常掄胳膊 ——肩頸不再疼!當今社會屬于大經濟時代,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長久的“白領式”工作,于是長期面對電腦、坐姿不良引發的肩頸疾病的問
-
關于我國研發的新冠疫苗,您所關心的都在這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分別于3月17日和4月14日舉辦新聞發布會,會上權威專家解答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相關信息。
-
痔瘡是會呼吸的痛 治療外痔用什么藥?稍有不慎,痔瘡這種討厭的疾病就可能纏上任何一個人。不管男女,都可能中招。而且有“痔”不在年高,年輕人喜歡坐在電
-
得內痔吃藥有用嗎?直達患處,藥效更直接!如今,得痔瘡的人可不少,而在痔瘡的種類中,得內痔的居多。想知道得了內痔怎么辦,患內痔吃些什么藥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內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