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神經元性尿失禁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約肌損傷或神經功能障礙而喪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的病因有先天性的、創傷、手術等,還有就是各種因素引起的神經原性膀胱。那么什么是神經源性膀胱呢?神經源性膀胱的治療目標和原則是什么呢?為此,尋醫問藥專家訪談特邀北京博愛醫院泌尿外科傅光主任醫師帶大家初步了解神經源性膀胱及治療知識。
糖尿病、老年性癡呆、腦血管病變等是神經源性膀胱的常見病因。
主持人:什么是神經源性膀胱(神經源性尿失禁)?
傅光專家:神經源性尿失禁是一類由于神經系統病變導致膀胱或尿道功能障礙,進而產生一系列尿失禁癥狀(即儲尿功能障礙伴∕伴有排尿的功能障礙)及并發癥的疾病總稱。所有可能累及儲尿或排尿生理調節過程的神經系統病變,都有可能影響膀胱或尿道功能,進而導致患者產生尿失禁癥狀。診斷神經源性尿失禁必須有明確的相關神經系統病史。
2. 主持人:神經源性膀胱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傅光專家:神經源性尿失禁可能由于神經源性的膀胱、膀胱頸或尿道括約肌功能障礙,也可能由于泌尿系感染、缺乏恰當的治療等原因,因此很難將神經源性尿失禁和神經源性膀胱截然分開,目前缺乏單純的神經源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下面將神經源性膀胱(即神經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礙,包括神經源性尿失禁)的病因及發病率資料簡述如下。
①糖尿病
在美國糖尿病的患病率約2.5%,對于繼發的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沒有特異的診斷標準,一般認為大約5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大約43%~87%的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患者和大約25%的口服降糖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
② 盆腔手術
繼發于經腹會陰直腸癌根治術、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經腹直腸癌根治術和直腸結腸切除術的神經源性膀胱發生率分別為20%~68%、16%~80%、20%~25%和10%~20%,多與盆叢神經纖維被切斷、結扎以及疤痕牽扯、粘連等有關,盆腔的放療可能加重這種病變,保留盆神經的術式能夠降低術后醫源性神經源性膀胱的發生率。
③ 感染性疾病
神經系統的感染性疾病,如帶狀皰疹、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感染(HIV)等。帶狀皰疹病毒可侵犯腰骶神經,除可造成相應神經支配部位皮膚簇集水泡外,還可導致盆叢及陰部神經受損,進而影響膀胱及尿道功能,后者的發生率大約為4%~5%,但此癥導致的排尿異常多為暫時性的。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又稱格林-巴利綜合征(GBS),是由于病毒或接種疫苗引起的自發、多發性的神經根疾病,大約6%~40%的GBS患者有排尿異常癥狀。一般神經系統癥狀較為嚴重,而排尿異常癥狀相對較輕。
④ 神經脫髓鞘病變(多發性硬化癥)
多發性硬化癥多發于20~40歲年齡組,高峰年齡在35歲,男、女比例大約是1:3~10,女性患者妊娠時疾病活動性下降。
其臨床癥狀隨病變累及的神經部位而異。大約超過50%~90%的患者整個病程的某一階段可能出現下尿路癥狀,其臨床表現多樣,尿頻和尿急是最常見的癥狀,約占31%~85%,而尿失禁約占37%~72%,伴或不伴有尿潴留的尿路梗阻約占2%~52%。有10%的患者排尿癥狀是疾病早期的唯一表現,而那些有行走困難的患者接近100%有下尿路癥狀。多發性硬化癥患者的排尿癥狀并非一成不變,常隨累及神經部位的變化和病程的演變而發生相應的變化,而這種排尿障礙變化很少向改善方向發展。
-
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一個人要怎樣變得不浮躁?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
-
白領的通病,常掄胳膊 ——肩頸不再疼!當今社會屬于大經濟時代,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長久的“白領式”工作,于是長期面對電腦、坐姿不良引發的肩頸疾病的問
-
關于我國研發的新冠疫苗,您所關心的都在這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分別于3月17日和4月14日舉辦新聞發布會,會上權威專家解答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相關信息。
-
痔瘡是會呼吸的痛 治療外痔用什么藥?稍有不慎,痔瘡這種討厭的疾病就可能纏上任何一個人。不管男女,都可能中招。而且有“痔”不在年高,年輕人喜歡坐在電
-
得內痔吃藥有用嗎?直達患處,藥效更直接!如今,得痔瘡的人可不少,而在痔瘡的種類中,得內痔的居多。想知道得了內痔怎么辦,患內痔吃些什么藥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內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