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常與這幾種疾病相混淆
由于病人對大腸癌的癥狀缺乏了解,許多病人癥狀已持續(xù)很長時間才到醫(yī)院就診。然而還有相當一部分病人的診斷系由醫(yī)生所延誤。有些誤診病例是由于醫(yī)生僅依癥狀下診斷,不做檢查。也有的雖然做了相關檢查,因發(fā)現并存的良性疾病而忽略了同時存在的大腸癌。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大腸癌會與哪幾種疾病相混淆。
如便血者行直腸鏡檢查發(fā)現痔瘡,而未進行近段大腸的檢查,遺漏了同時存在的高部位大腸癌。資料統計,國內大腸癌平均誤診率達41.5%。為提高大腸癌的診斷率,臨床上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 細菌性痢疾:細菌性痢疾占誤診疾病的1/2。直腸癌破潰或合并感染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膿血便,便次增多,甚至里急后重等表現。這些癥狀幾乎與細菌性痢疾的臨床表現相同,很易混淆。
2) 痔瘡:痔瘡約占誤診病例的1/3。便血是左半結腸癌與直腸癌最多見到的臨床表現,這種出血與痔瘡的出血很難區(qū)別。從患病率看,痔瘡是常見病,所謂“十男九痔”,見到便血很容易首先想到“痔瘡”,特別是肛門檢查見到痔瘡,醫(yī)生往往滿足于痔瘡的診斷,而未想到可能同時伴發(fā)的直腸癌。
3) 潰瘍性結腸炎:近年潰瘍性結腸炎病人有所增加。其常見癥狀如血便、膿血便、便次增多和腹部不適,甚至消瘦、貧血等也是中、晚期大腸癌的常見癥狀。重度長期不愈的潰瘍性結腸炎本身也有較高的癌變率。一旦癌變,甚至腸鏡下也很難分辨哪些病灶是炎癥、潰瘍,哪些病灶已癌變。
4) 闌尾炎或闌尾周圍膿腫: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以及闌尾炎后所形成的回盲部包塊是盲腸癌易于誤診的疾病。盲腸癌及部分升結腸癌常表現為右下腹痛、腫瘤破潰或合并感染也會出現發(fā)熱、白細胞升高,甚至出現右下腹包塊。由于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是多發(fā)病,人們很容易把盲腸癌誤為闌尾炎或闌尾周圍膿腫。
5) 腸結核:一些大腸癌病人主要癥狀是腹瀉、便秘等排便習慣改變,同時伴有低熱、消瘦,很容易誤診為腸結核。
6) 其他疾病:如結腸肝曲癌出現右上腹痛。求診時,B超檢查發(fā)現“膽囊結石”,取出了結石卻將結腸癌留存腹內。又如大腸癌原發(fā)灶癥狀不顯著卻出現卵巢轉移,在婦科可誤診為“原發(fā)性卵巢腫瘤”而切除了轉移灶,卻仍將原發(fā)的大腸癌留于腹內。此外,臨床遇見腸梗阻、急性腹膜炎等情況時鑒別診斷也應考慮大腸癌之可能。
專家介紹,為避免誤診,在大腸癌的診治過程中,應掌握以下原則:加強大腸癌防治知識宣傳,提高病人自我認識能力,重視癥狀鑒別和必要的直腸指檢和腸鏡檢查;注意排除與某些腸道良性病變合并存在的大腸癌;加強對癌前病變的隨訪和無癥狀高危人群的篩查。
-
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yǎng)生的好習慣?一個人要怎樣變得不浮躁?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yǎng)生的好習慣?
-
白領的通病,常掄胳膊 ——肩頸不再疼!當今社會屬于大經濟時代,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長久的“白領式”工作,于是長期面對電腦、坐姿不良引發(fā)的肩頸疾病的問
-
關于我國研發(fā)的新冠疫苗,您所關心的都在這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分別于3月17日和4月14日舉辦新聞發(fā)布會,會上權威專家解答了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相關信息。
-
痔瘡是會呼吸的痛 治療外痔用什么藥?稍有不慎,痔瘡這種討厭的疾病就可能纏上任何一個人。不管男女,都可能中招。而且有“痔”不在年高,年輕人喜歡坐在電
-
得內痔吃藥有用嗎?直達患處,藥效更直接!如今,得痔瘡的人可不少,而在痔瘡的種類中,得內痔的居多。想知道得了內痔怎么辦,患內痔吃些什么藥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內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