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推薦:腦梗塞該看哪個科呢
腦梗塞該看哪個科?腦梗塞怎么治好,吃藥?做支架?做手術?到底該怎么選擇?這是腦梗塞患者和家屬都想了解得,下面就由一位醫生來給我們講講。
這個問題我幾乎每年要回答上百次,隨著醫院分科的細致,越來越多的病人開始迷茫,不知道掛哪個科看自己的病,最要命的是,不同科室、不同醫生觀點不一致,有讓吃藥的,有讓做支架的,有讓做手術的,如果我是病人,我都會暈的。
這主要表現在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其實神經外科和神經內科的劃分是一種傳統的學科劃分,每個國家都不一樣,比如中國,神經內科負責不開刀的疾病,如炎癥、變性疾病、腦血管病等等,神外負責開刀的疾病,如腫瘤、外傷等等,而隨著醫學的發展,純粹學科的劃分有時候是一個制約的因素,比如幾十年前,癲癇、腦血管狹窄就是吃藥,沒有別的辦法,那也就神經內科治療了,但這幾十年,手術或介入的辦法使很多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療,也就擴大了外科的范疇,所以外科也開始治療這些疾病。
最典型是日本,這是全球治療腦血管病最好的國家,生存壽命大幅度提高,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引導神經外科在腦血管病方面占據主導地位,使得更多的病人預防為主而不再發病,但在中國,因為管理的缺失,一個新技術什么學科都可以搶,有點占山為王的味道,所以形成現在這種格局,就缺血性腦血管病而言,有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血管外科、心臟內科、心臟外科、介入科等等都在做,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既造成了學科之間的敵對,導致了醫院科室之間的矛盾,更重要的是使患者的利益受損。
打個比方,一個嚴重頸動脈狹窄的患者來到醫院,如果這個醫生是神經內科醫生不會介入和手術,他就會勸病人吃藥,可能耽誤病情;但如果一個比較輕的病人來到醫院,接診的是一個外科或介入科醫生,他可能就會勸病人接受不必要的手術或介入治療。總之,很多醫生總是按照自己所會的知識給病人治病,而排斥其他的觀點,尤其在少部分年紀大的醫生身上表現的最明顯,我不是說這些醫生如何不負責任,因為大多數醫生還是認真看病的,但都是憑經驗看病,所以老大夫都信自己的經驗,但在中國,有些基層醫院醫生可能較長時間不接觸新的知識,不可能充分借鑒別人的經驗,僅自己之經驗總是有限的,所以患者就不能得到最理想的治療。
現在這個問題是我們業界爭論最激烈的,我們的主張一直都是擯棄學科的壁壘,以患者的病情為第一位,綜合考慮合適的方法,但畢竟每個學科、每個醫院、每個科室、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觀點和利益,很難做到完全客觀的對待這個問題。
所以,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做得主要是兩方面工作,一是游說政府機構,尤其是衛生部,要針對技術和學科提出具體的培訓和準入機制,泱泱大國60余年,全國各學科醫生都沒有專科的認證機制,不能不說是管理上的嚴重缺失,在中國,這對于任何一個醫生都是不能完成的,只能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有了這些培訓和準入機制,我們就能夠規范醫師的行為、杜絕濫用技術或過度醫療;第二就是加強醫生的學術培訓,每年全國都有很多的學術會議,會像洗腦一樣強化給醫生很多國際先進的治療理念,但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不可能通過幾年的教育就改變醫生的固有觀念,好在現在的年輕醫生大多具有較好的素質和學習態度,這是中國醫療事業未來的希望。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很尖銳,引出我的諸多感慨,這是中國醫療體制上的一些弊病,作為一個醫生,我很幸運趕上了治療理念革新的時代,一方面能夠用自己的力量治療更多的病人,另一方面都為醫生的教育做出一些貢獻,但僅憑我們這一代為大家就做出很好的醫療體制模式是不現實的,即便是醫療體制比較完善的歐美,也存在很多致命的弊端,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從自身做起,把每一步走扎實,少些牢騷,多些實干,只要對這個事業有利,對病人有利,我想政府和各級醫療機構都會向著更完善的方向努力的。
以上醫生所介紹的有關我們門診的現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腦梗塞危害大家要是您查出了腦梗塞,應積極配合治療,千萬不要耽誤。
-
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一個人要怎樣變得不浮躁?一天中有哪些保健養生的好習慣?
-
白領的通病,常掄胳膊 ——肩頸不再疼!當今社會屬于大經濟時代,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長久的“白領式”工作,于是長期面對電腦、坐姿不良引發的肩頸疾病的問
-
關于我國研發的新冠疫苗,您所關心的都在這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分別于3月17日和4月14日舉辦新聞發布會,會上權威專家解答了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相關信息。
-
痔瘡是會呼吸的痛 治療外痔用什么藥?稍有不慎,痔瘡這種討厭的疾病就可能纏上任何一個人。不管男女,都可能中招。而且有“痔”不在年高,年輕人喜歡坐在電
-
得內痔吃藥有用嗎?直達患處,藥效更直接!如今,得痔瘡的人可不少,而在痔瘡的種類中,得內痔的居多。想知道得了內痔怎么辦,患內痔吃些什么藥好,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內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