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做菜時應摒棄的五大壞習慣
做飯,炒菜是每個家庭都會做的事情,對于炒菜來說,每個人可能都會那么幾個拿手的菜。但這一個簡單的事情很多人卻未必做得正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做菜習慣是應該摒棄的。
蔬菜先切后洗。洗菜時,切開后的蔬菜與水的接觸面積會大大增加,易使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大量流失。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并盡量將水分控干后再切。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氧化。
切完菜再用水焯。
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經過水焯,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大量損失。所以,焯菜時應盡量讓蔬菜保持完整,用水量要多。此外,焯綠葉菜的時候,要加點鹽和油,不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還能保持蔬菜鮮亮的顏色。
做菜先過油。
做地三鮮、干煸豆角等菜肴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里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但這種烹調方法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同時還可能產生致癌物。建議大家少吃過油菜、煎炸菜,烹調蔬菜多用白灼、清炒、涼拌和清蒸等方式。
油冒煙了才放菜。
等到油鍋冒煙,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不僅會增加癌癥風險。同時,蔬菜中的營養素也被破壞了。正確的做法是,在油尚未冒煙時,把食材下鍋。還有一種簡單的測試油溫的方法:把竹筷子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足夠熱,可以下鍋了。
炒素菜也加不少油。
無論是哪種油,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蔬菜的吸油性特別強,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葷菜沒區別,而且還會使菜的表面都被一層油脂包圍,其他的調味品也不易滲透到蔬菜的內部,影響了食物的味道,同時這樣做也不利于消化吸收。合理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過一湯匙,怕糊鍋可以用平底鍋炒菜,保證受熱均勻。
炒菜放很多含鹽調料。
醬油中含鹽量為15%~20%,雞精中含鹽10%,豆瓣醬、蠔油也都含有不少鹽,如果用了這些調味品,就要減少用鹽的量,否則極易造成鈉超標。還有人喜歡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咸味能互相抵消,易導致炒菜味道變淡,最終加入更多的鹽。
正確做法是炒菜只放一點鹽或海鮮醬油,雞精味精也少用,可以多用蔥姜蒜或花椒等調味,這樣炒出的菜清淡可口,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好文推薦:
-
教你挑選識別各種家具!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我們要上班到新房子去住的話,都會選擇一些新家具的,那么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我們應該如
-
教你挑選識別各種家具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在平時選擇什么樣的家具才是適合我們的,那么我們在平時挑選各種家具的時候,到底選擇什么
-
抗寒有方!大冷天就該這樣補在寒冷的冬季,保暖抗寒成了一件最為重要的事情。而很多疾病到了冬季也是高發的季節,所以冬季做好保養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
-
每天開窗通風對人體有什么好處大家平時應該要注意最好每天開窗通風,開窗通風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并且能夠避免患有呼吸道疾病的風險,經常開窗通風,可以預
-
如何清理廚房油污廚房內很容易藏污納垢,應該要做好廚房的清理工作,廚房內的油污是非常難清理的,再清理廚房油污時,盡量采取一些小妙招,可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