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多發消化道出血的五大誘因
多變的秋季是很多疾病容易誘發的季節,尤其會給消化系統帶來傷害。在上消化道出血高發的秋季,部分患者病情嚴重、出血量大、可伴有失血性休克甚至會危及生命。受外界寒冷的刺激,血液循環加快血管收縮,又增加了血管破裂出血風險。而且許多疾病常會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胃、十二指腸潰瘍: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一半以上。其中3/4是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潰瘍多為慢性潰瘍,一般位于十二指腸球部后壁或胃小彎,由于潰瘍基底的動脈被侵蝕破裂,裂口缺乏收縮能力,出血往往不易自止。
門靜脈高壓癥:約占25%,多因肝硬化引起,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食管、胃底的黏膜因曲張靜脈而變薄,易被粗糙食物所損傷,也易被返流的胃液所腐蝕,加之門靜脈系統內的壓力增高,導致曲張靜脈破裂,從而發生難以自止的大出血。
出血性胃炎:又稱糜爛性胃炎或應激性潰瘍,約占5%。多位于胃竇部,與酗酒、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或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藥物有關。
膽道出血:肝內局限性感染可引起肝內膽管擴張,合并多發性膿腫;膿腫直接破入門靜脈或肝動脈分支,導致大量血液涌入膽道,再進入十二指腸。肝癌、肝血管瘤以及外傷引起的肝實質中央破裂(血腫),也可導致肝內膽道大出血。
胃癌: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疾病。由于癌組織的缺血性壞死,表面發生糜爛或潰瘍,侵蝕血管而引起大出血。另外,對于有上消化道出血且年齡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別是伴有慢性貧血的胃病患者應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此外,大量喝酒或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激素(如強的松)或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易引起胃十二指腸黏膜糜爛,誘發胃十二指腸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
秋季如何預防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特別是一些潰瘍病、肝硬化、胃癌等患者,秋季預防上消化道出血尤為重要,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規律起居、飲食,并注意調節情緒。進食粗糙的食物有可能劃破食道或胃底曲張的靜脈而引起出血,因此,要忌食生、冷、粗、硬和刺激性食物,如烈酒、濃茶、咖啡、姜蒜,忌食過甜、黏性較大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也勿過饑、過飽。
在醫生指導下監測基礎病及相關治療。如反復發作胃、十二指腸潰瘍或有并發出血者,應按醫生指導根治胃幽門螺桿菌;肝硬化失代償期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降低門靜脈壓力的藥物預防出血;患有風濕、類風濕、骨質疏松癥及骨關節疾病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非甾體類消炎藥,特別是已有明確潰瘍病者。對于肝硬化患者,防止各種感染,勿進過硬食物,避免增高腹壓的活動(如提重物、抬重物、用力排便等)等都很重要。
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后,要保持鎮靜。若僅為黑便,應在家屬陪同下盡快到醫院就診;若吐血量不是很大時,應注意保留病人的嘔吐物或糞便,粗略估計其總量,并留取部分標本待就醫時化驗。嚴密觀察病人的意識、呼吸、脈搏,盡量少搬動病人,更不能讓病人走動,吐血時,最好讓病人漱口,并用冷水袋冷敷心窩處。此時不能飲水,可含化冰塊,同時緊急安排送醫院或呼叫救護車。如有大量出血,且為鮮血或暗紅色血液,并有頭暈、心慌、出冷汗、全身軟弱無力時,要盡快呼叫救護車,并立即讓病人靜臥,注意保暖,讓其保持側臥、取頭低腳高位,與床面成30度角,這樣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臟,保證大腦的血供。嘔血時,病人的頭要偏向一側,以免血液吸入氣管引起窒息。
以上幾點便是消化道出血高發的誘因以及預防措施,如果家中有既往病史的患者,更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小心養護并時刻注意。
-
秋季保健小常識 “三拒絕”讓你安度涼秋有很多的人們在秋天里的時候,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保健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和長壽,那么秋季保健的小常識到底是
-
秋季老年人的養生方法有哪些老年人在秋季應該要多喝水,補充身體需要的水分,這樣可以避免秋季干燥對皮膚造成的損傷,天氣干燥時需要格外注意皮膚的保濕工作
-
秋冬季洗澡太勤皮膚“受不了” 每周一到兩次即可渡過了炎熱的夏季,隨著天氣的逐漸轉冷,秋季也到來了,那么秋季到了之后,天氣也開始變得干燥,那么我們洗澡后總是會出現皮膚干
-
秋季養生的方法有哪些最近應該要注意多喝水,平時應該要做好腎臟的調養工作,盡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不宜吃油炸類的食物,應該要控制脂肪的攝入量,秋
-
秋季吃什么食物對身體好秋季可以適當吃一些豆制品,經常吃豆制品可以補充身體需要的優質蛋白,適當喝豆漿具有滋補身體的作用,并且能夠起到降低膽固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