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飽母乳才是硬道理!
母乳喂養受到媽媽們的重視,讓寶寶吃飽是媽媽們的目的,可是,不會表達的寶寶吃得飽不飽?好不好?媽媽如何才能發現呢?如果出現母乳不足時,媽媽該如何做呢?
要讓每個新媽媽的奶水都可以喂飽自己的寶寶,首先就要判斷自己的奶水是不是夠吃?
四大妙招判斷寶寶是否夠吃
第一次喂寶寶吃奶,新媽媽總是有些手忙腳亂,不知道到底要給寶寶喂多少奶才合適。有時候寶寶吃完了就睡,有時候寶寶吃完奶卻哭個不停,讓新媽媽們焦頭爛額,到底寶寶吃飽了沒有?
妙招一:寶寶下咽的聲音來判斷
寶寶吃奶的時候肯定會有聲音,媽媽仔細地觀察寶寶咽奶的聲音,如果寶寶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聽到咽下一大口,如此連續大概15分鐘,可以判斷寶寶基本上已經吃飽了。如寶寶光吸不咽或咽得少,則說明奶量不足。
妙招二:寶寶吃奶后是否有滿足感
觀察寶寶吃完奶后是不是有滿足感,可以幫助媽媽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如果喂飽后寶寶對你笑,或者不哭了,或馬上安靜入眠,這些跡象都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如果吃奶后繼續哭,或者咬著奶頭不放,或者睡不到兩小時就醒,都說明奶量不足。
妙招三:觀察寶寶大小便次數
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還可以從寶寶的大小便次數上來判斷。如果寶寶每天尿8~9次,大便4~5次,且呈金黃色稠便;這都可以說明奶量夠了。如果奶量不夠的時候,尿量不多,大便少,且呈綠色稀便。
妙招四:衡量體重增減
可以通過0~6個月男寶寶和女寶寶體重增長的正常范圍值來作參考(單位:公斤),第一個月體重:男孩2.6-4.2,女孩2.5-4.0;第二個月體重:男孩3.6-5.5,女孩3.3-5.2;第三個月體重:男孩4.5-6.8,女孩4.1-6.3;第四個月體重:男孩5.2-7.7,女孩4.7-7.2;第五個月體重:男孩5.8-8.4,女孩5.2-7.9;第六個月體重:男孩6.2-9.0,女孩5.6-8.4
如果體重增長不夠,或反而減輕了,那么寶寶要么生病了,要么就是喂養不當。喂奶不足或奶水太稀導致營養不足是體重減輕的因素之一。
避開母乳喂養的誤區
寶寶的到來讓新媽媽幸福自豪的同時,也擔憂自己的奶能不能滿足寶寶,很多新媽媽在喂養寶寶的時候會碰到母乳不足的情況,造成母乳不足的原因有哪些呢?新媽媽碰到這些情況時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寶寶吃飽、吃好。
誤區一、新媽媽精神緊張
新媽媽在認識上存在誤區,錯誤估計了乳汁分泌不足的問題,造成媽媽信心不足。尤其當寶寶哭泣時,更容易讓媽媽感到挫折,因而給寶寶喝配方奶粉,造成寶寶吃飽后,不再吸吮媽媽乳頭,也就不會刺激母體分泌乳汁。
媽媽該做的:
保持信心,保證休息時間。乳汁分泌與神經中樞關系密切,過度緊張、憂慮、憤怒、驚恐等不良精神狀態可引起乳汁分泌減少。產婦要保持精神愉快,對母乳喂養抱有信心,更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最好采取與寶寶同步休息法,減少干擾。
聽輕松的音樂,看健康有趣的書畫,有利于調節心理,保持心情舒暢。家庭其他成員應照顧好乳母,精神多加安慰鼓勵,并主動分擔家務,防止新媽媽過度疲勞。
誤區二、給寶寶過早添加輔食
擔心寶寶吃不飽的媽媽開始用混合喂養的方式來代替純母乳,寶寶一旦習慣了更容易喝到奶的奶瓶,就逐漸不愿意再吃媽媽的奶,缺少吸吮的乳房很快就會減少乳汁的分泌。
媽媽該做的:
4 個月哺乳期不添加任何輔食,母乳不足常見原因是寶寶的吸吮時間不夠,媽媽應該保證足夠的時間來喂養自己的寶寶,特別是新生寶寶,每天的哺乳時間盡可能長達8 個小時,出生1~2 月寶寶,每天應哺乳8~10 次。3 個月的寶寶,24 小時內哺乳次數至少有8 次。
母乳是寶寶最佳食品,完全能滿足出生4 ~6 個月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不必添加米糊、牛奶、果汁,甚至水。
母乳內含有4~6個月內寶寶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它不但含有寶寶所需的蛋白質、脂肪、和乳糖,而且還含有足量的維生素、水分和鐵、鈣、磷、微量元素等物質。母乳中的主要成分是水,這些水分對寶寶來講已經足夠了。而且,6個月內的寶寶,在母乳量足夠的情況下,熱量和水分已能充分滿足寶寶新陳代謝的需要,所以,如果寶寶沒有特殊情況,如發熱、腹瀉等,母乳喂養的寶寶一般不需要喂溫開水。
誤區三、沒有排空余奶
有多少新媽媽在寶寶吃飽后,會想到排空余奶呢?有的新媽媽覺著奶水存在乳房里寶寶這次吃不完還可以下次吃,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排空乳房的動作類似于寶寶的吸吮刺激,可使乳汁分泌。
媽媽該做的:
乳房的功能不像庫房而更像廠房,就像大量的產品堆在廠房里會影響生產一樣,乳房是個非常精妙的供需器官,寶寶吸吮越多,就是需要越多,乳汁分泌也就越多。每次充分哺乳后應擠凈乳房內的余奶,充分排空乳房,會有效刺激更多乳汁的分泌。手工擠奶的方法為:在離乳頭二橫指(約3cm)處擠壓乳暈,并沿著乳頭(從各個方向)依次擠凈所有的乳竇,以排空乳房內的余奶。
誤區四、媽媽營養不均衡
媽媽由于飲食不平衡,如奶制品攝入不夠,或只吃肉類,不吃蔬菜水果,都有可能造成母乳不足。
媽媽該做的:
及時、適量、科學補養 大量資料證明,肉類、蛋類及豆制品類食物,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不僅可補充分娩時消耗的大量能量,而且為制造乳汁提供了大量優質原材料如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
因此,哺乳期間不可偏食。但是,要避免分娩后馬上開始豬蹄湯、鯽魚湯等高蛋白高脂肪飲食,這樣會使初乳過分濃稠,引起排乳不暢。
分娩后的第一周內飲食宜清淡,應以低蛋白、低脂肪的流質為主。此后可適當增加營養,可根據個人口味、平時習慣,適當多吃一些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鯽魚、鰱魚、豬蹄、雞及其湯汁,還可適當多吃些黃豆、絲瓜、黃花菜、核桃仁、芝麻之類的食物。
誤區五、新媽媽乳頭異常
如果新媽媽在哺乳時,發現自己的乳頭扁平或過短、乳頭過大等,這些情況很有可能讓不利于于寶寶吸吮乳汁,使寶寶不能吃飽。
媽媽該做的:
注意喂養技巧 哺乳前應用溫開水清洗乳頭,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滌劑等,以免除去保護乳頭和乳暈皮膚的天然薄膜,造成乳頭皸裂,影響哺乳。
對扁平內陷乳頭,在吸吮前做好乳房護理,采用乳頭伸展法,負壓吸引法等拉開并離斷與內陷乳頭“綁”在一起的纖維,使乳頭向外突出后盡快讓寶寶含接。哺乳結束后,可擠出少量乳汁,均勻地涂抹在乳頭上,以保護乳頭表皮。
乳頭過大的新媽媽哺乳時用拇食指牽拉乳頭,使其變細變長,并將乳頭放于小嘴旁,刺激其張大嘴含接,還可讓寶寶啼哭,達到張大嘴的目的,以便將乳頭乳暈一起送入寶寶口中,經數次訓練,寶寶便會適應,并自如地吸到乳汁了。
新媽媽應兩側乳房交替哺乳,以免大小相差懸殊不對稱,影響將來形態。一般情況下,應等到寶寶自己松開乳頭后,方可拔出。如果媽媽因某種原因想中止哺乳,應先將手指放進寶寶口中,使其停止吸吮,然后拔出乳頭。
-
哺乳期屬于孕產婦嗎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對于我們的孕媽媽來說,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解決我們身體當中的現象,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才是
-
四個妙招 教你孕期吃肉不怕胖其實我們都知道在懷孕的時候大家也是非常的開心,而且懷孕的時候也是非常痛苦的,因為懷孕期間身體肯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變化,有
-
產婦的保健日常護理該做哪些俗話說“生過孩子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是的,要經理過生產,我們才能夠體會到為人母的幸福。作為新生寶寶的媽咪,在關愛孩子的
-
產后護理的一般常規現在二胎開放了,新生力量也變得強大起來,許多家庭都很渴望一個新生命的降臨。我們先在此說一聲,寶媽辛苦了!生個孩子不容易,
-
孕婦保健手冊如何辦理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懷了孕的女性朋友們應該如何正確的保健才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孕婦保健手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