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養好脾胃肺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很多的兒童容易出現一些疾病,比如是咳嗽,肺部炎癥,都容易造成孩子的身體免疫能力不斷下降,大家應該注意兒童的健康變化,要注意養肺方法,兒童健康養好脾胃很重要。
兒童健康 養好脾胃肺
脾常不足莫貪涼
一般來說,只要不是有一些先天疾病或者后天出現的重大疾病,孩子的心、肝、腎這三個系統是不會有問題的,那么孩子有病主要問題就集中在脾和肺上。把這兩臟安撫好了,孩子的病就少了大半。
先說脾胃,明代醫書《幼科發揮》中說:“小兒脾常不足,尤當調理,調理之法,不專在醫,唯調乳母,節飲食,慎醫藥,使脾胃無傷,則根本固矣”,并得出結論說,“調理脾胃者,醫中之王道”。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養護孩子的脾胃。
要知道,貪吃是孩子的本性。有句俗話叫“吃飯不知饑飽,睡覺不知顛倒”,就是形容小孩子的。但是,孩子的脾胃功能還未完善,如果吃太多肥甘厚膩的食物,就容易積食,傷到后天之本——脾胃。
小孩子生病,積食絕對是個導火索。積食是怎么回事呢?人的胃是腐熟食物的,說白了就像個“發酵池”,里面是產生、蓄積熱量的。如果不停地往胃里塞東西,熱量就越積越多。這時候,孩子就會“生內熱”,會表現出不愛吃飯、口臭、便秘等現象,晚上睡覺還會煩躁不安、哭鬧等。這時一受涼(就是外感風寒),很易感冒、發燒、咳嗽。而且小孩子積食時間長了,人就會消瘦、頭發枯黃、面色萎黃,甚至影響到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所以有句老話“欲得小兒安,三分饑與寒”,讓孩子饑一點,比飽一點要好。
肺常不足當嬌養
小孩子生病,最讓家長揪心的就是感冒、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這些都是肺臟疾病的表現。而“肺為嬌臟,肺常不足”這種說法見于明代萬全著的《育嬰家秘·五臟證治總論》,現在廣為醫生們所接受。這本書里面也明確指出:“肺為嬌臟,難調而易傷也……天地之寒熱,傷人也,感則肺先受之。 ” 人的五臟中,只有肺跟外界直接相通。從生理結構上講,五臟里,心、肝、脾、腎這四個臟器都在下面,唯獨肺像個傘一樣,在上面把它們遮擋著。所以中醫上說:“肺為清虛之體,且居高位,為諸臟之華蓋,百脈之所朝,外合皮毛,開竅于鼻,與天氣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不論是從口鼻而入,還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
風、寒、暑、濕、燥、火這六邪進犯身體的時候,肺總是首當其沖,正因如此,再加上孩子身體相對孱弱,所以最容易出現呼吸系統疾病。孩子肺臟功能弱的時候,還容易引起其他疾病。這一點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養孩子,把脾胃、肺臟養好了,孩子常見病就會少很多,這才是調理孩子身體的大方向。
適用妙招——捏脊
捏脊可以促進氣血運行,健脾養肺,改善臟腑功能,不僅對反復感冒、發燒等效果都非常好,還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失眠及孩子疳積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每個當父母的都應學一學。
捏脊方法很簡單,先讓寶寶趴在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家人站在寶寶后方,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然后食指半屈,用雙手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抵在孩子的尾骨處;大拇指與食指相對,向上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肛門后上3~5厘米處)向上邊推邊捏邊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頸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每天5~9次即可。
希望大家盡早認識。小孩子生病容易造成孩子身體受到影響,還會造成患者出現積食,嚴重的影響到了身體健康。我們應該全面了解一些調解方法,而且要注意護理事項,并免費不足,小兒生病家長需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全面進行調理身體。
-
這些食物適合添加輔食的寶寶,既健康又營養,兒保醫生推薦給大家今天給寶爸寶媽們推薦幾種富含維生素,適合當季吃的蔬果,多讓寶寶食用,既健康又營養!
-
就因為穿衣不當,寶寶患了濕疹由于濕疹是一種病因比較復雜的皮膚炎癥性疾病,每一個寶寶的臨床形態以及發病部位都存在一些差異性,因此具體的用藥情況需要因人
-
中醫:小兒保健四大要穴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有很多的東西都并不知道,對于我們小兒保健來說,有四大穴位能夠對我們的小兒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狀況的,還
-
兒童保健原則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的兒童保健到底遵循什么樣的原則,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和張坐,那么兒童保健的原
-
兒童食用味精過多難長高?味精這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廚房用品,而且很多人在做飯的時候都會用到味精,可以有提鮮的效果。但是你要知道,味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