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之后有哪些防病原則
霜降之后有哪些防病原則?隨著秋季的到來,天氣逐漸轉涼,人民很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因此,在秋季一定要注意預防疾病的發生,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些需要注意的防病原則吧。
今年的10月24日是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這時候,晚上地面的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故稱為霜降。
防病原則:
俗語有“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的說法。季節交替時,天氣多變,多種疾病容易復發。霜降后,市民養生應注意哪些方面呢?
霜降后應注意預防哪些疾病?
專家提醒:“中醫講究陰陽平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我們常講的。”霜降節氣已是秋末,露結為霜,草木枯黃。進入這個節氣后,溫度穩步下降,溫差繼續拉大,天氣開始真正轉冷。這樣的天氣特點可誘發多種慢性疾病,有以下這些病根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預防病情加重或舊病復發。
1、高血壓
氣候變化引起的冷刺激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增高,進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復發。
專家提示:首先,早晚要適度增減衣物,防止受涼;其次,適當增加體力活動,定時休息,防止過度疲勞;再次,有高血壓史的人要經常測量血壓,及時調整用藥量;最后,應注意飲食結構,少吃多餐,吃低鹽食物,不抽煙、不喝酒,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藥物,以備發病時及早服藥。
2、關節炎
受寒受涼是關節炎的重要誘因之一,特別是風寒濕痹型關節炎患者的疼痛、腫脹癥狀以及關節僵硬癥狀都會隨著氣溫下降而加重,個別病情穩定的患者還易因此復發。
專家提示:有關節炎、腰椎、頸椎疾病的患者,天氣轉冷時一定要注意保暖,騎車族可以通過佩戴護膝、護肘來防止關節受涼;多曬太陽,并適當進行一些功能性鍛煉也有助于關節的健康。
3、血管病
氣溫降低,一些不愛活動的老年人會出現腿疼、腫脹,多數人會以為是受涼了,其實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表現。尤其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因其癥狀與關節炎相似,很容易被患者誤認為是關節炎發作。不過如果伴有疼痛、發涼或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時,最好去醫院骨科和普外科檢查一下。
專家提示:這兩種血管病都可能導致下肢氧供應不足、疼痛、下肢冰涼、顏色改變、感覺減退、潰瘍或壞疽等。檢查手段如下肢血管彩超、核磁共振等可以確診。
4、腦出血
研究顯示,氣溫若降低到零下5℃,每百萬人的中風病死率每天將達到4.8人,而在17℃時的死亡數為3.2人。原因是寒冷刺激會使血管猛然收縮,血壓升高,使原本脆弱的腦血管破裂而引起腦出血,寒冷易使血黏度增高而致腦栓。
專家提示:平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在冷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及時增加衣被和保暖設施,睡前宜用熱水泡腳。一旦出現胸悶、頭昏、嗜睡及一側肢體麻木癥狀時,應引起患者本人高度重視,及時去醫院就診。
5、肛腸病
天氣轉冷后,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北方人都有喜食辛辣的習慣,不少男性還喜歡喝點白酒暖身。但是如果沒有節制,很容易引發內痔出血或肛裂等肛腸疾病。
專家提示:飲食要有節制,減少高蛋白、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尤其不要喝太多的烈性酒;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加強日常規律的體育運動。一旦出現不適應要及時就診,千萬不要以為出點兒血沒關系,只要“扛一扛”就好了,以免因此加重病情,延誤治療。
以上就是小編介紹到的關于霜降之后人民需要注意的一些防病原則,你了解清楚了嗎?希望這些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
女性必看:常見五大婦科疾病及治療方法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對于我們的女性朋友們來說,婦科方面的疾病也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專科的,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解
-
偏方治大病,治療女人小病偏方大全!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會出現非常多的偏方的,那么你知道嗎?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偏方也會治療一些大病的,給
-
胃脹氣怎么辦 遠離六種胃脹氣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胃脹氣的情況,而對于這種情況,人們往往不重視,其實胃脹氣跟我們日常的飲食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出
-
哪些食物可以有效緩解脫發脫發的原因比較復雜,應該了解引起脫發的原因,脫發患者平時應該要補充鐵元素和鈣元素,脫發也有可能是身體內缺乏礦物質引起的,
-
孕期失眠如何緩解懷孕期間如果出現失眠的情況,平時應該要注意適當活動身體,并且應該要多吃一些助眠的食物,可以有效緩解失眠的癥狀,通過食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