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學會科學應對踝關節扭傷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運動成為社會健康的主流,運動隨之帶來的傷害也日益增多。 在各式運動傷害中,腳踝扭傷是相當常見的,尤其是籃球、足球選手;而一般人即使在平日走路時,尤其穿高跟鞋或厚底鞋時更容易發生,對于這種傷害,許多人常不以為意,而常常舊疾未愈,新傷復發,成為習慣性反復扭傷,影響運動機能與日常生活。如何科學應對踝關節扭傷,成為廣大群眾普遍缺乏的知識,下面我們將介紹三步科學應對踝關節扭傷的處理辦法和大家一起學習。
一、緊急處理:停止活動,科學冰敷。
一旦發生踝關節扭傷,應立即停止活動,同時想辦法把傷足墊高,促使靜脈回流,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冰敷是第一要務,可直接用塑料袋裝冰塊或用冰敷袋放置疼痛處,以降低發炎反應并可有效止痛。 冰敷可每兩小時做十五分鐘,至腫脹不再繼續增加為止。后期復健醒著時每4小時敷蓋在受傷部位20分鐘。
二、延續保護處理:科學制動,包扎固定。
用彈性繃帶自腳趾近端開始壓迫包扎,不可太松或太緊,太松無效易脫落,太緊腳趾會腫麻,妨害血液循環。此法可防止出血、腫脹繼續增加。 切記不要施予不當的推拿和按摩,可能反而加重發炎反應。可考慮暫時使用腋下拐杖,以避免走路時足部不當受力,影響復原或再次扭傷。拿拐杖幫忙走路,受傷的腳可完全不著地,或在不痛的范圍內略著地支撐體重。但不可以腳趾先著地,因為這樣腳板朝下時容易再發生內翻性扭傷,必須像正常走路一樣,讓腳踵(即腳跟部)先著地,然后才整個腳掌著地。休息時,盡可能把腳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踝部腫脹。
三、 復健治療的方法:
1、固定:走路時須用固定用之貼部來保護腳踝。一般人可用護套來代替之。
2、 水療: 使用‘冷熱交替式水療’,其方法如下: 先將患部浸在攝氏38-40度,不痛的范圍內活動4-6分鐘。立刻改浸在攝氏10-16度冷水中1-2分鐘。再回到熱水中活動(如1所述)。如此冷熱交替各做5次。 最后一次須浸在熱水中。完畢后將患部抬高,活動5分鐘,后綁上彈性繃帶。以上1-6為一次完整的(冷熱交替式水療),每天做2-3次后,約1-2周可完全消腫。
原則有三:
(1)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要浸泡在溫水中。
(2)浸在溫水中時最好一邊活動腳踝,但仍要在不痛的范圍之內活動。
(3)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
3、功能鍛煉:
(1)活動腳:不痛的范圍內,要盡量作各方向的腳踝活動,譬如上下活動或左右活動,也可以當作在練習ABCD等字母的活動。
(2) 對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于腳踝,而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它。不要被手扳動。
(3)等張運動: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外加的橡皮圈阻力,等于是一種肌力訓練。
(4) 等速性肌力運動:利用特殊的‘等速運動’訓練機,來加強腳板向上、向下、朝內、朝外的各方向肌力。
(5)快走:不痛不跛之下,可任意加快走路的速度,但仍需腳踵先著地。
(6) 跑步:由慢跑開始,逐漸增加跑步的速度,最后可以短跑沖刺。
(7)繞圈跑:(轉彎45度)以2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45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繞圈跑:(轉彎90度)以1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90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特殊技巧的訓練。
腳踝扭傷,輕者只是局部輕微疼痛,重者可出現整個足面瘀青、腫脹,甚至寸步難行。學習此文不僅能科學應對腳踝扭傷,減輕痛苦和傷害,還能對日常行為習慣有安全的預見性,保護自己和親友,希望廣大朋友多多借鑒,多增安康。
-
運動損傷急救處理,必要時可以救你一命!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可能喜歡運動,而且在運動的時候才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經常運動才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的,可是在運動期間每個人
-
腳踝/手腕扭傷了怎么辦?關節扭傷的急救措施我們都知道這生活中每個人都特別喜歡運動的,可是在做運動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受傷的,如果是關節受到傷害的情況下,
-
腳踝扭傷 不宜立即熱敷腳踝處發生扭傷,這對于大家來說是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發生的事情,那么對于腳踝部發生扭傷之后,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正確的做好護理
-
腳扭傷應該怎么消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腳扭傷的現象,并且腳扭傷以后可能會出現一些紅腫的現象,所以,平時應該進行及時的消腫方法。腳
-
孩子意外跌傷如何急救處理平時一些家長可能不注意孩子的一些行動,而讓孩子出現跌傷的現象,比如從高處跌起或者是走路的時候會出現跌倒的現象而出現摔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