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運動性猝死原因 防患于未然
長跑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健身運動,近年來不斷發生馬拉松愛好者猝死于長跑途中的悲劇。運動性猝死猝不及防,往往發生于既往沒有明確心臟病史的人。目前,運動性猝死比較公認的定義為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后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
運動性猝死多與心血管疾病相關
據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約90萬人次參加馬拉松比賽,4人死亡。絕大多數運動性猝死與心血管相關,35-40歲發生運動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小于35歲年輕人發生運動性猝死的最常見的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和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其他依次為中度左心室肥厚、心肌炎、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二尖瓣脫垂、冠心病、主動脈瓣狹窄、擴張型心肌病、離子通道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主動脈夾層和其他先天性心臟病等。
運動性猝死主要是因為劇烈運動導致交感神經極度興奮,心肌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以滿足運動時機體的生理需要。但由此導致心臟電生理紊亂,誘發心室顫動等致命性心律失常。
對于有代謝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要參加體育鍛煉,應在病情穩定后,經運動負荷試驗評估,全程應有專業醫生指導。對于沒有明顯癥狀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參加競技性運動前也應做好評估。
此外,以下情況參加體育鍛煉也應謹慎。
1.既往有心臟病的患者。
2.感冒病毒會引起心肌炎,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導致猝死。感冒后1-3周內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浮腫或暈厥一定要看心內科。感冒未愈不宜帶病運動。
3.高血壓或心律不齊的人,超負荷的運動容易導致血壓急升和心律失常。
4.糖尿病人注意超負荷運動誘發低血糖,而且糖尿病人也常常合并心血管方面的問題。
5.肥胖者部分伴有代謝障礙。
6.未經系統訓練和平時體質較差的人群,過大運動量加重心臟負擔,引發意外。
7.兒童和年紀過大的老人。
■小貼士
如何預防運動性猝死
1. 賽前全面采集病史和體格檢查,篩查猝死高危人群;
2. 運動前充分熱身,適應激烈競爭環境,運動中適量補充水分、能量和電解質,保持身體正常的生理機能;
3. 運動中不宜盲目堅持,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早終止運動:面色蒼白、口唇紫紺、大汗淋漓、暈厥、胸痛、胸悶、胸部壓迫感、眩暈、頭痛、極度疲乏等癥狀。
4. 科學訓練,防患未然:階段遞增運動量可以有效預防運動性猝死——初始運動低強度(6MET,慢跑)的,達最大運動心率70%~85%,每周3~5次。
5. 活動組織者借鑒國外的經驗,建立高效的急救系統。每隔3分鐘左右的路程設立急救點,每處急救點配備兩名掌握急救技能的志愿者和體外自動心臟除顫器。
-
運動損傷急救處理,必要時可以救你一命!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可能喜歡運動,而且在運動的時候才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經常運動才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的,可是在運動期間每個人
-
腳踝/手腕扭傷了怎么辦?關節扭傷的急救措施我們都知道這生活中每個人都特別喜歡運動的,可是在做運動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受傷的,如果是關節受到傷害的情況下,
-
腳踝扭傷 不宜立即熱敷腳踝處發生扭傷,這對于大家來說是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發生的事情,那么對于腳踝部發生扭傷之后,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正確的做好護理
-
腳扭傷應該怎么消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腳扭傷的現象,并且腳扭傷以后可能會出現一些紅腫的現象,所以,平時應該進行及時的消腫方法。腳
-
孩子意外跌傷如何急救處理平時一些家長可能不注意孩子的一些行動,而讓孩子出現跌傷的現象,比如從高處跌起或者是走路的時候會出現跌倒的現象而出現摔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