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血寒型
月經延遲月經量少
【表現】實寒者月經延遲、量少有塊、月經色黯。經前/經期小腹冷痛,得溫痛減。多有經期冒雨涉水、感受風寒或飲食生冷病史。舌淡暗、苔薄白、脈緊。
虛寒者(宮寒)月經延遲、量少、色淡、質稀無塊,婚久不孕或易流產。伴有四肢不溫,下腹或腰間冷痛不適;完谷不化,納呆倦怠,大便溏薄;或頭暈耳鳴,眼眶或唇周黧黑,腰膝酸軟,性欲低下,夜尿或小便清長等。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弱。
【調經】
實寒者應少吃生冷、注重保暖。月經量過少來月經時可以服用紅糖姜汁,用姜水泡腳,艾灸三陰交、關元穴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虛寒者經后可用艾葉煲雞或當歸生姜煲羊肉。
6、痰濕型
月經量少甚至閉經
【表現】月經后期甚至閉經、量少、點滴即止。經色淡,帶下量多,色白質粘無臭,婚久不孕。伴有形體肥胖,多毛、面部痤瘡、毛孔粗大;頭暈心悸,胸悶、胃納差或惡心欲嘔,面目虛浮或面色萎黃無光澤。舌淡,苔白膩,脈滑。
【調經】
可以適當食用祛痰化濕的食療方,例如經期后可進食陳皮、茯苓、砂仁,扁豆等煮水或煲瘦肉。
月經期一般不煲湯,進補以經后為宜。
中醫專家提醒,女性要“調月經”,首先要正確辨認自身體質,對癥下藥才能解決問題。濫補誤補不但無益,還可能起反作用。
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