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關心勝過一切
如果只是糾結在事情里、理論上,談話會顯得很干癟無趣。尤其大家都在談論與人有關的話題,你顯然插不上嘴。要想快速地和人打成一片,關心他人是必要的。
首先要了解別人的脾氣秉性,其次是人家最近發生了些什么事情,有什么需要。說話說出別人的需要,自然有正向的回應,話題由此就展開來了。
5、走出以往的陰影
那些我們曾經受挫沒有處理好的問題,都會變成日后的絆腳石。花些時間處理這些隱患,就是疏通語言管道,而不是讓這些頑疾時不時地冒出來作祟。
你可以去找到始作俑者,比如曾經給你造成陰影的嚴父,和他好好談談你的感受,讓堅冰慢慢消融。另外也可以求助心理咨詢師,用專業的方法引領你走出怪圈。
6、學會身體語言
很多朋友對自己在某些場合不能順暢表達感到焦慮,仿佛一定要說些什么才是正常的。其實,這種“非要怎樣”的本身,已經給語言交流制造了障礙。
很多場合,其實更需要理解性的傾聽者。盡管你不講話,但你的姿態、表情、眼神,充滿了關注和理解,這樣無聲的行為,比話語更能達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7、找陌生人練習
說話練習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喜歡和大樹說話,有人把家里的椅子當做領導來練習溝通。你也可以走上街頭,找到活生生的人,來練習說話。大街上、公園里,形形色色的人很多,因為彼此不認識,所以即使失敗了,也沒有什么關系。
“口拙”很大的原因還是出自心理。我們對交流不能膽怯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交流。我們可以和河邊的老人聊聊天氣,問問服裝商販的生意興淡,主動與電梯間里隔壁公司的人打聲招呼等等很多方式,接觸的人多了,我們就可以自然地交流了。
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