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失敗的機制
無論什么五官科疾病,都威脅著我們的身心健康,視網膜脫離也不例外,因此我們需要對視網膜脫離有更多的了解。那么,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失敗的機制 下面咱們一起解答吧。
探討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失敗的機制,以期為提高手術成功率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對70例視網膜脫離再手術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查找手術失敗原因,分別再給以鞏膜扣帶術或玻璃體切割術治療,探討其各自的機制。結果 手術失敗原因有: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PVR)46眼,原裂孔未閉34眼,出現新裂孔16眼,脈絡膜脫離2眼,黃斑前膜2眼,玻璃體出血2眼。結論 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失敗的機制主要是:裂孔未能確切地封閉,PVR未能妥善地處理;為了減少手術失敗應當盡可能封閉裂孔,而PVR嚴重者一定要行玻璃體切割術。關鍵詞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機制 玻璃體切割術孔源性視網膜脫離首次行視網膜復位術約10%失敗或復發。
其原因較復雜,而且有些病例還需行2次、3次手術,甚至4次手術。因此,如何提高成功率,減少失敗或復發,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本文就其失敗機制進行探討,以期增加成功率,減少手術次數。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995年1月~2004年1月施行鞏膜扣帶術治療視網膜脫離819例(834眼),需行再次手術70例(70眼),70例均查見裂孔。其中男46眼,女24眼;年齡15~67歲。高度近視27眼, 中低度近視22眼,正視21眼。有外傷史21眼,對側眼有視網膜脫離手術史4眼。
1.2 檢查方法 70例均為住院病例,術前行系統的眼科檢查,直接或間接檢查玻璃體、視網膜狀況,并作記錄。再手術病例檢查和記錄同前,并分析討論。
1.3 手術方法 一般有視網膜下液者先行鞏膜切開放液,CO 2 冷凍,裂孔及脫離區鞏膜用硅海綿或硅胎墊壓,5-0網膜線縫合,必要時行環扎術。有PVR形成較重的,行經扁平部三切口玻璃體切割術,術中以重水展平視網膜,必要時二極管激光封閉裂孔,氣液交換后硅油或C 3 F 8 填充玻璃體腔。
討論普遍認為孔源性視網膜脫離首次行復位術成功率約90% ,剩余10%不是失敗,就是復發。經典的鞏膜扣帶術是成功率很高而且普遍被大家接受的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重要術式,但另有10%的失敗率使我們思考其局限性,認為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PVR)是裂孔性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 。70例再手術眼中,有PVR形成的有46眼(65.71%),PVR使視網膜變得僵硬,裂孔被牽拉邊緣卷曲而復位困難,甚至形成新的裂孔。如何阻止PVR的形成是眼科醫生頭痛的問題。筆者對PVR較重的病例采用玻璃體切割術,解除了牽拉,切除了視網膜前膜,使視網膜復位成功率提高,但是玻璃體切割術要輔以重水、硅油、惰性氣體等材料,使成本大大增加,而且部分病例視力也不能提高,還有小部分病例有玻璃體出血,繼發性青光眼等并發癥。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失敗的重要原因還有裂孔未封閉。
通過本文的介紹,相信視網膜脫離患者對視網膜脫離的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患有視網膜脫離不要著急,堅持視網膜脫離的科學治療一定會康復的。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失敗的機制應該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復。
-
視網膜脫離診斷檢查的項目視網膜脫離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眼科疾病,當在患有視網膜脫離的時候對于我們的眼睛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也是一種可以導致我們的患者出
-
視網膜脫離手術前為什么要做檢查呢視網膜脫離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眼科疾病,當在患有視網膜脫離的時候對于我們的眼睛的危害也是很大的,也是一種可以導致我們的患者出
-
滲出性視網膜脫離的診斷方法對于視網膜脫離這種疾病我想大家都一定聽說過吧,但是對于滲出性視網膜脫離,可能就沒有多少人了解了,滲出性視網膜脫離是一種發
-
診斷出視網膜脫離如何治療呢其實視網膜脫離這樣的眼部疾病還是非常的嚴重的,因為這樣的疾病的診斷的方法是相當的少的,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錯過治療的最
-
視網膜脫離的檢查方法是怎么樣的呢現在人們的身體發生疾病的概率都是相當的高的,但是對于視網膜脫離這樣的疾病的發生我們要重視的還是要重視起來,因為這樣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