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淚綜合征的臨床表現與鑒別診斷
我怎么會患上鱷魚淚綜合征?患上了鱷魚淚綜合征究竟嚴不嚴重?這樣鱷魚淚綜合征患者該怎么辦?據臨床顯示,患上鱷魚淚綜合征疾病的患者成逐年上升趨勢。
臨床表現
咀嚼或強烈香味食物進入口中引起單側反射性流淚,機械性刺激或無食物咀嚼時不引起流淚。亦有患者哭泣時患側反面不見落淚。
鑒別診斷
(一)先天性眼外肌麻痹(congenital ophthal moplegia externa) 多在生后即發生,多為遺傳發育性疾患,見外展神經核發育不全或腦橋泌涎核之異常分化。此時除見鱷淚征外,尚有眼外直肌麻痹征候,如患側眼球外展受限、頭面經常轉向麻痹肌的作用方向側。
(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病灶同側全部顏面肌肉癱瘓,常見Bell氏征,即閉眼時麻痹側眼球上竄(或內轉),于角膜下與露出鞏膜的現象;麻痹側的眼球與健側不在同一水平,較健側上移,瞳孔水平也比健側高;患側頸闊肌不能收縮;伸舌向健側偏移;麻痹側舌前2/3味覺出現障礙,各種反射活動低下;淚腺和唾液分泌減少乃至消失。鱷魚淚綜合征多出現在面神經麻痹后數周或數月。除此之外,尚有其它后遺癥狀如面肌痙攣、面肌的聯合運動(張口時產生閉眼,閉眼時口角上提或頸闊肌收縮等)。
(三)Bell氏面癱(Bell’s facial paralysis) 即伴有Bell氏征的周圍性面癱,可有與進食無關的單純性流淚,與鱷淚征易混淆,其系因淚管部之Horner氏肌麻痹,淚液自鼻腔流出受到阻礙。
(四)耳顳綜合征 此系腮腺損傷以及手術后出現的癥狀,表現為進食時顳部和頰部潮紅和出汗、流淚、流鼻涕等。常伴一側面部疼痛。
通過上文對鱷魚淚綜合征的介紹,相信大家應該對鱷魚淚綜合征有所收獲。對鱷魚淚綜合征最好的治療就是做好預防工作,防范鱷魚淚綜合征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