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德才能寡欲 寡欲才能長壽
老年人應講究養(yǎng)生之道。所謂養(yǎng)生秘訣,其實無“秘”可言:只要寬心喜過每一天,便能體健養(yǎng)天年。換言之就是:欲享自然壽命,必須順其自然。這很有些清心寡欲、與世無爭的味道。
清心寡欲,佛、道二教都有此主張,又有所不同。道教認為“我命在我不在天”——我的壽命不由老天爺決定,而由我個人掌握,只要清心寡欲并進行服餌、導引、胎息、煉丹、辟谷等等修煉,便能延長壽命直到“長生不老”、“羽化登仙”。佛教認為“我命在我善惡報”——我的命運好壞不由老天爺決定,而由我個人所行善惡決定,只要清心寡欲并堅持行善積德,便能得“善報”。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皆報;前生未報今生報,今生未報來生報”是也。佛教不貪求長生,更不奢望成仙;不忌諱死亡,甚至美稱僧尼死亡為“圓寂”(圓滿寂滅)、“歸真”、“順世”等等。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是“涅槃”——熄滅“生死輪回”而后獲得的理想精神境界,具有“常、樂、我、凈”四德的永生常樂之佛身。這種佛身,死后方成,故“涅槃”又可代指死亡。總之,佛徒不怕死,卻怕“死后算賬”。所以,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風趣地說:“道士貪生,和尚怕死。”
清心,不是無心,說的是要清除貪(貪愛)、癡(愚昧癡迷)、嗔(嫉恨與損害他人的心理)、慢(傲慢自負)之心,因為這些“愚惑無明”的心態(tài)是產(chǎn)生惡行導致惡報的根源。佛教大講“三界唯心”、“自性清凈心”、“心王”、“心所”、“心法”等等,還有一卷人所共知的《心經(jīng)》,即《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涅槃成佛的無上智慧。可見其所謂“清心”,是要人清除愚昧穢惡之心,樹立智慧凈善之心。道教之所謂“清心”,大體亦如此。
寡欲,不是無欲,說的是要盡量減少酒、色、財、氣之欲,因為聽任物欲橫流必然造成道德淪喪、世風敗壞直到天下大亂家破國亡。孟子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上上下下互相比賽一般追求私利,國家可就危險了。歷史反復證明了這一點,毋需多說。然而,人類乃至一切生物,不可能“無欲”,佛道也不例外——追求涅槃成佛永生常樂,追求得道成仙永生常樂,難道不是欲嗎?我說不僅是欲,而且是世間最大的欲!欲望就是想得到某種東西或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是心理活動的指向性。這種指向性,乃是一切生命運動的原動力,沒有這個原動力,生命就會停止運動。換言之,無欲望即無生命。
-
裝飾老人房間要注意哪些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讓我們,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在平時的時候要像我們的老年人擁有一
-
中老年人修身養(yǎng)性的幾點建議其實對于我們的中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那么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修身養(yǎng)性的
-
三種適合老年人的減肥運動對于我們老年人的身體來說,應該,特別的注意保護才是最好的,而且,對于保險來說也是應該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老年人減肥,應該
-
向年輕人學習9件事 晚年生活更充實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老年人學習的,而且對于老年人的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幫助,那么年輕人到底有什么樣的好習慣?
-
獨居老人心理狀態(tài)如何調(diào)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生活工作學習都不在老人的身邊,而且有著年輕人的工作,離老家也是非常遠的,天南海北都有,那么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