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字當頭貫串老年生活
人到老年,身體生理機能漸趨衰退,臟腑功能逐漸虛弱。
《靈樞·天年》中說:“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藏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因此,進入老年期后,人生應逐步從激進轉向從容,從豪放轉向靜和,從陽剛轉向陰柔。若從養生角度來看,人到老年“柔”則“壽”是個行之有效的一字秘訣。
第一,性情要柔順
孔老夫子日:“仁者壽。”老人們都應仁慈隨和,凡事不強求,不過分,隨便一點,想開一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切莫大喜,大悲,大怒,過于激動與沖動,要柔順,溫和,隨遇而安,豁達開朗,知足常樂。良好的心態有利于老人心理和生理健康,可以減少腦溢血、腦血栓、心肌梗塞等老年病癥的發生。反之,脾氣暴烈,性子急躁或孤寡憂愁,消沉郁悶的老人,往往易患冠心病、高血壓、抑郁癥等疾病,也就難以健康、長壽了。唐代藥王、大養生家孫思邈說:“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勞為五難。”此言值得老人家們琢磨
第二,飲食要柔軟
由于老年人牙齒松落,津液虧損,腸胃功能虛弱,故不宜吃生、冷、硬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東西。《養生靈》指出的“飲食六宜”,可供參考:“食宜早些,食宜緩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另外,年老體虛,適當調補很有必要。但補的種類很多,有補氣、補血、補陽、補陰之異,又有補心、補脾、補肝、補肺、補腎之別,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補,切莫跟著廣告而擅自大進補劑,反害自身。
相關文章
-
裝飾老人房間要注意哪些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讓我們,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在平時的時候要像我們的老年人擁有一
-
中老年人修身養性的幾點建議其實對于我們的中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修身養性的方式,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那么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修身養性的
-
三種適合老年人的減肥運動對于我們老年人的身體來說,應該,特別的注意保護才是最好的,而且,對于保險來說也是應該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老年人減肥,應該
-
向年輕人學習9件事 晚年生活更充實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老年人學習的,而且對于老年人的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幫助,那么年輕人到底有什么樣的好習慣?
-
獨居老人心理狀態如何調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生活工作學習都不在老人的身邊,而且有著年輕人的工作,離老家也是非常遠的,天南海北都有,那么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