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向孔子學修身養性
孔子是聞名世界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不還是一個注重“修身養性”的典范。他活了72歲,這在當時已經屬于長壽,所以專家建議老人要向孔子學修身養性。
孔子之所以高壽,自有他的秘訣,現從《論語》中看,孔子養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學習與借鑒。
一、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輕時,血氣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戀女色;壯年時,血氣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年老了,血氣衰弱,要知足常樂,莫貪得無厭。
二、樂觀開朗,豁達大度
一天,葉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的為人,子路不答,孔子對子路說:“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乃爾。”意思是說,你為什么不這樣回答:他的為人,用功便忘記吃飯,快樂便忘記憂愁,不知道衰老即將到來,如此罷了。孔子還經常啟發弟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疾,夫何憂何懼?”意思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經常局促憂愁。君子不憂愁,不畏懼,自己問心無愧,有什么值得憂愁和畏懼的呢?“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意思是說,無論在什么崗位都不能產生怨氣,要開朗樂觀。就是生活困難,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有著樂趣。
三、起居有節,遵循規律
孔子討厭白天睡懶覺的人。學生宰予白天睡覺,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也”。他認為晚上睡覺也應做到“寢不言”;孔子在飲食方面有七不吃,即糧食發霉變質不吃,魚肉腐爛不吃;氣味不正不吃;烹調不當不吃;不該吃飯的時候不吃;切割得不好的肉不吃;沒有調味的醬醋不吃。這就避免了因飲食不當引起的多種疾病。
四、心存仁善,慈悲為懷
孔子心地善良,胸懷仁慈,并提出了“仁”的學說,即要求統治者能夠體貼民情,愛惜民力,不要過度壓迫剝削人民,以緩和階級矛盾,其次,他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他的學說后來成為我國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對后世影響極大。
五、興趣廣泛,愛好多多
孔子愛好音樂,并有一定的欣賞能力。他在齊國聽到韶樂章,竟“三月不知肉味”,并謂之曰:“盡美矣,又盡善也。”孔子愛好山水,他說:“仁者樂山,知者樂水。”陶冶性情于山水之中。此外,孔子還常習武,精通射御之術。《呂氏春秋》說:“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
知道了老人要向孔子學修身養性,可見孔子身強體壯,力大過人,是位文武雙全的英杰,也為其長壽打下了健康基礎。
-
裝飾老人房間要注意哪些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讓我們,老年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在平時的時候要像我們的老年人擁有一
-
中老年人修身養性的幾點建議其實對于我們的中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修身養性的方式,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那么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修身養性的
-
三種適合老年人的減肥運動對于我們老年人的身體來說,應該,特別的注意保護才是最好的,而且,對于保險來說也是應該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老年人減肥,應該
-
向年輕人學習9件事 晚年生活更充實對于我們年輕人來說,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老年人學習的,而且對于老年人的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幫助,那么年輕人到底有什么樣的好習慣?
-
獨居老人心理狀態如何調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生活工作學習都不在老人的身邊,而且有著年輕人的工作,離老家也是非常遠的,天南海北都有,那么你知道嗎